財政資訊化的終極目標是決策支援
- 發佈時間:2015-03-26 09:43:21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節過後,記者走進位於北京西四環南路的財政部資訊網絡中心,就財政資訊化相關話題採訪資訊網絡中心主任彭艷祥。
作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參與者,彭艷祥深鎖的眉頭裏透出重重壓力。新預演算法的實施、中期財政規劃的推進、財政監督的轉型等,都讓他和他的團隊緊繃神經,因為每一項改革的最終落地都需要資訊化作支撐。而無論是財政部的新“三定方案”,還是《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都將資訊網絡中心作為財政部資訊化建設的歸口管理部門。他們肩負的責任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決策支援要和生産系統齊步走
是挑戰也是機遇。新一輪財稅改革的加速推進,讓資訊技術部門面臨極大的考驗,同時也給了其證明自己價值和重要職責的機會。每一項政策出臺後,彭艷祥都要帶頭學習,並邀請業務專家解讀,以便把管理需求“吃透”,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儘快用資訊化實現。
新預演算法的實施,是財政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對現有財政資訊系統的設計和架構必然有諸多調整。“資訊技術部門要儘快適應,按照改革推進的步伐和要求,在時間節點內儘快調整到位。”彭艷祥説,類似的方面還有很多。中期財政規劃是對現有預算編制方法的一個突破,要把項目管理常態化、動態化,相應地,財政資訊系統管理的方式方法就要發生變化。財政監督嵌入預算核心業務,等於多設置了一個崗位,財政資訊系統必須把這個崗位設計進來,同時要在網路上進行聯通,因為財政監督是跨地域的。
因此,無論從應用實踐,還是從用戶感受來説,沒有資訊化的支撐,財稅改革就會步履艱難。
適應改革還只佔了彭艷祥一半的工作權重,對於他來説,更大的挑戰來自決策支援。在他看來,財政資訊化不能單純地模倣手工,決策支援和生産系統是一體化建設的兩翼,但現在資訊系統在決策參謀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充分。“前些年,我們對生産系統投入的精力過多,對決策支援投入得過少,現在我們要對二者進行平衡,將決策支援這個短板補齊。”
“樓繼偉部長多次強調財政改革要堅持底線思維,使用精準發力的手段。堅持底線思維,我們就要知道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把握住底線在哪兒。堅持精準發力,我們就要通過決策分析知道癥結在哪兒,從而明確扶持什麼、投入到哪兒。”彭艷祥説,日常業務處理的資訊化不是財政資訊化的終極目標,資訊化是一項國家戰略,也是財政實現科學化管理的戰略。從戰略思維上來講,實現財政科學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資訊對稱。
而資訊對稱要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樹立數據思維,用數據決策。“因此,我們不但要用好已經掌握的數據,更重要的是圍繞管理的需要,蒐集其他部門、國外財經方面的數據等,通過數據的綜合利用,去輔助政策的制定。”彭艷祥舉例説,網上支付的手段已經非常成熟了,如果還要求服務對象跑銀行,而且到指定的網點,顯然就不合時宜了。因此,推進電子化支付、電子化繳費是必然發展趨勢。
財政資訊化要反哺業務需求
如何實現資訊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有效融合,一直是財政資訊化建設面臨的難題,也是關鍵。
彭艷祥提出的思路是,財政資訊化要實現從“要我做什麼”到“我還能做什麼”的轉變。
財政資訊化歷來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也就是財政改革到哪兒,資訊化就跟進到哪兒,其實這只是履行了“要我做什麼”。財政資訊化要達到更理想的狀態,就要打破過分從屬的觀念,反哺業務需求,也就是告訴業務部門“我還有這樣的技術、手段、條件,能更好地改進業務管理方式”,如此也就履行了“我還能做什麼”。
一個客觀現象是,由於各個業務管理部門意識到資訊化的重要性,把其加入到部門職責中,因此造成了資訊化多口管理,各部門紛紛開展系統開發、部署實施應用。這就導致了系統林立、資訊孤島、重復建設等現象的産生。因此,推進財政資訊化一體化建設迫在眉睫。
財政部新“三定方案”和《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都將資訊網絡中心作為財政部資訊化建設的歸口管理部門。各司局只提業務需求,資訊網絡中心負責綜合解決。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明確職責,《財政部資訊化建設管理辦法》也將進行相應的修訂。
歸口管理會不會影響財政業務改革?彭艷祥回答説,這其實是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能否有機融合的問題。他解釋道,如果業務管理部門在推進一項改革時,事先已經明確要借助資訊化手段部署實施,那麼在討論制定過程中,就應該讓資訊技術人員提前參與,讓資訊技術人員及時了解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決策的依據,並反饋系統預期建設週期,如此做出的系統上線決策才能適應資訊化建設的規律。也可以説,讓資訊技術人員參與決策的制定,業務管理部門就能充分了解資訊化的基礎條件,就會更有把握推進一項改革,改革計劃就能更現實地落地。
建立內控資訊化管理框架
《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的實施,是財政部2015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將內控資訊化管理框架建立起來,也是資訊網絡中心的年度目標之一。
從資訊網絡中心今年的工作計劃看,一方面,要按照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等要求,對不相容崗位、業務處理制約不嚴、流程固化不徹底等問題進行梳理,以對現有生産系統進行改造,使其符合內控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重新建設一套系統,從制度、流程、崗位設置,到授權、監控、風險評估,都得納入進來,並跟生産系統進行有效對接,把內控管理各個流程設定進去,實現對生産系統運作過程中的實時監控,確保內控制度落到實處。
據了解,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了相關係統,但主要是基於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運作需求,財政管理風險有其特殊性,譬如預算編制風險、政策制定風險、公共關係風險等。彭艷祥表示,要根據財政部門特點,量身打造一套系統。“首先我們要梳理需求,根據內控管理的理念、方法,確定涵蓋什麼、固化什麼、監控什麼,在此基礎上對功能進行設計。之後再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與相關方共同開發。”
儘快搭建國産化試驗環境
國産化是國家的一項安全戰略,“斯諾登”事件發生後,國家更加重視資訊安全。
“對於財政部門來説,我們首先要對資訊進行分級:絕密、機密、秘密、敏感、一般,然後再分類存儲、分級保護。譬如針對絕密資訊,我們就得把安全防範做足了,守住安全底線。”彭艷祥説。
資訊安全目前最大的風險是民族産業起步相對較晚,很多産品不為廣大用戶所接受,更多的是運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尖端産品。彭艷祥説,要從兩方面的努力推動國産化:一是産品研發要跟上,二是産品使用也要跟上。
彭艷祥是電腦專業出身的,多年的實踐讓他深知,産品的升級換代不是僅憑實驗室的研發團隊閉門造車、靠想像就能完美實現的,必須依靠廣大用戶在使用中源源不斷地提出需求並及時反饋改進意見,開發商才能對産品進行改進,才能不斷升級版本,才能有讓用戶滿意的産品。
“我們準備搭建一個國産化的試驗環境,把成熟的網路設備、存儲設備、運算設備、數據庫、中間件等部署進來,通過實測,獲得國産化産品的實際運作體驗,以便解決財政用戶不敢用的問題。”彭艷祥表示,資訊網絡中心還將通過測試掌握一手的資料,反饋給財政部政府採購辦,以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同時解決下一步怎麼配置的問題。
地方財政資訊化建設應回到一體化軌道
談到地方財政資訊化建設問題,彭艷祥説,關鍵是標準和貫通。
據了解,財政部對地方財政部門資訊化建設的考核是圍繞標準和貫通來展開的,下一步財政部要建立一整套標準規範體系,地方應嚴格按照標準改造系統。
“這套標準包括基礎數據規範、數據庫設計、數據交換、安全開發、門戶等,落腳點是數據。”彭艷祥表示,地方遵循標準後,看似零零散散的系統,就能納入到一體化中,“地方要回到一盤棋、一體化軌道上來,財政資訊化是一個整體,要有大工程意識,地方不能過分強調個性化。”
當務之急是要建一個標準統一平臺,延伸到各地財政,地方提出需求,財政部進行研究,把合理的、共性的擴充進來,形成全國標準。在彭艷祥看來,財政資訊化建設不能把十多年的系統建設成果推翻。無論是財政部本級,還是地方財政部門,首先要梳理現狀,把好的成果善加利用、留下,對有些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改造成本比新建更大而且不可持續的系統,該替換還得替換,往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我們還要打通一個上下財政數據交換的通道,實現數據的貫通。同時讓地方財政邁到一個臺階,扶起鄉鎮財政這個末梢。”彭艷祥表示,按照財政部黨組“決算即時生成、收支動態匯總”的要求,生産系統應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資訊化要在財政業務全覆蓋、五級財政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