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牧業聯合體讓奶農不再受傷

  • 發佈時間:2015-03-26 04:32: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周泓本報記者焦宏

  近年來,我國奶農倒奶現象不時出現。去年底今年初多地發生奶農倒奶事件,又一次把我國奶業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奶業發展陷入少了上、多了倒的怪圈。如何從根本上厘清奶牛和牛奶的關係?2013年5月成立的中鼎牧業,通過專業優勢整合存量,提升牧場管理模式和養殖水準,降低成本並提高牛奶品質,讓中小牧場實現了穩定的盈利,沒有一家管理的牧場出現倒奶。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鼎牧業模式既順應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又能有效解決奶農倒奶,讓奶農有穩定的收益,還可以保證奶企有優質而穩定的奶源。

  不做增量做存量,對佔據70%奶源的中小牧場進行存量整合

  當今乳業發達國家的奶牛養殖基本以300~500頭小規模的家庭式牧場為主,大部分的中小牧場通過協會聯合在一起,形成奶農聯合體的模式。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説,所有合作社成員既是奶農,也是股東,利益捆綁,利益共用。真正地將奶産業鏈上所有人員變為利益共同體,長遠發展。

  我國奶牛存欄量約為720萬頭,其中大型牧業公司約為120萬頭,中小型牧場及散戶約為600萬頭,牧場結構70%左右為中小牧場,平均單産僅4.6噸,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牧業整體存在牛奶單産低、飼養成本高、品質不穩定、缺乏技術指導、缺乏市場保障等發展瓶頸。“中國牧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亟待有很強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的專業牧業管理公司承擔起中小牧場整合的管理重任。”孫國強説,2013年中鼎牧業順勢成立,管理團隊全部來自於世界500強的大型知名乳業企業,並長期擔任企業高級管理職務,具有互補性的技能和專業,文化統一、執行力強。

  孫國強告訴記者,中鼎牧業以奶牛養殖為核心,通過自建、收購、參股、租賃、託管五種合作模式與各單體牧場進行合作。與草業、飼料業、設備、奶牛養殖、乳品加工以及投融資企業實行零距離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議價能力。

  乳業專家宋亮告訴記者,中鼎牧業的新型牧業聯合體,一是讓奶農具有抗風險能力,二是優化奶業結構和奶業産業鏈貫穿,這對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和穩定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奶協名譽理事長劉成果、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對中鼎模式給予高度關注及認可。

  日前,中國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佈,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以助力中鼎將其養殖全程託管模式做大,並針對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併推向全國。

  集中管理牧場和奶源,品質和效益更有保證

  在北京順義,記者從中鼎牧業託管後的北京三農嘉華牧場了解到,該牧場奶牛單産從最初不到20公斤提高到了28公斤。

  記者了解到,截至2月初,中鼎牧業已經整合管理32家牧場,奶牛存欄量達到2.5萬頭,日産鮮奶260噸。主要供給蒙牛、伊利、光明乳業和君樂寶等大客戶。中鼎牧業不僅整合規模牧場,同時收購小散奶農淘汰的優質奶牛。中鼎牧業提供飼料配方,由中糧集團、禾豐集團、英聯集團等大型飼料企業聯合供給,公司送檢與抽檢相結合,保障品質的同時還降低了飼養成本,完全實現了向管理要收益。目前中鼎牧業已躍居中國牧業10強的企業規模,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牧場聯合體。

  “公司採取輕資産的牧場託管模式,整合目標市場城市周邊的優質牧場。”孫國強告訴記者,憑藉公司的管理和技術優勢,採用託管加改造的方式整合現有中小牧場資源、提升牧場生産品質和效益,實現存量奶源的轉型升級。此外,公司作為大型加工企業和中小牧場主之間的橋梁,避免兩者的直接衝突,達到“奶剩期”和“奶荒期”的平衡和調整。

  採取這種託管式管理的優勢在於,以現有運營的牧場為中心,週期短,盈利較快,而且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高。孫國強説,中鼎牧業接管的多數中小牧場在接管前都是虧損的,但託管後3個月左右就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半年就能盈利。

  宋亮分析,中小牧場分散養殖,一方面品質難以保證,另一方面效益也存在瓶頸,所以在市場變動時,非常被動。採取牧業管理公司託管模式之後,由牧業公司集中管理牧場和奶源,品質和效益更有保證。他表示看好中鼎牧業這種模式,輕資産、盈利能力強、發展快。

  據孫國強介紹,2014年公司收支基本持平略有盈餘。憑藉集團化運作,牧場託管3個月後,平均單産提升8公斤,全部實現扭虧為盈,公司計劃到2015年年底整合的中小牧場達到100個,奶牛存欄量達到10萬頭,達到中國牧業5強的規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