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現代牧業連陷病牛門和污染門 萬頭牧場模式遭疑

  • 發佈時間:2014-11-13 00:31: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任明傑  責任編輯:張少雷

  還沒從“污染門”漩渦中走出來的港股上市公司現代牧業,近日又因“病牛門”而被推上風口浪尖。因私自出售42頭帶病奶牛,公司遭到動物檢疫部門和公安機關的調查,公司股票12日盤中一度跌逾12%。連續陷入“病牛門”和“污染門”的同時,現代牧業所開創的“萬頭牧場”模式再次飽受質疑。中國規模化養殖之路到底該何去何從,再次陷入反思之中。

  連陷“病牛門”和“污染門”

  “肯定會向現代牧業進行索賠。當初我們跟現代牧業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們保證給我們提供的是經過檢驗檢疫的牛,可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我們是會起訴他們的。”陜西犇犇牧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現在這件事正在調查過程中,李總(李海平)也還沒有放出來。”

  據了解,現代牧業寶雞牧場因私自出售42頭帶病奶牛遭到動物檢疫部門和公安機關的調查,目前已有4人被刑拘,其中包括購買病牛的陜西犇犇牧業法人代表李海平。據上述負責人講述,這批奶牛共90多頭,是今年9月份通過網上競標的方式從現代牧業購得,10月份運抵場裏,隨後遭到當地動物檢疫部門和公安部門的到府檢查。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西安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動物疫病檢驗報告顯示,該機構對82頭牛及相應的牛血清樣品進行檢驗,發現其中5頭牛結核病檢測結果呈陽性,37頭牛布魯氏桿菌(簡稱“布病”)抗體檢測呈陽性。資料顯示,結核病和“布病”均為二類疫病,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二類疫病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疫病。

  11月12日,現代牧業發佈公告稱,公司了解政府有關部門正就事件進行調查。公司亦已全力配合調查並提供所有需要的相關資訊和資料。

  這已不是現代牧業第一次因為奶牛檢疫問題被查處了。今年3月,寶雞現代牧業就曾因私自調運4頭未檢疫奶牛,遭到眉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的處罰。

  實際上,除了這次的“病牛門”,現代牧業前段時間已經因為“污染門”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近日,安徽省肥東縣環保部門因現代牧業旗下子公司現代牧業(肥東)有限公司的環境違法行為向其開出10萬元的罰單,並全縣通報。此前現代牧業曾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的各個畜牧場均配備牛糞處理設施,足以處理各畜牧場産生的所有牛糞。”

  “萬頭牧場”風光不再

  連陷“病牛門”和“污染門”也使現代牧業開創的“萬頭牧場”模式飽受質疑。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5年9月,並在“公司+奶農”模式如火如荼的當時,頗具前瞻性地開創了“萬頭牧場”的養殖模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公司+奶農”的模式被摒棄,規模化養殖被鼓勵,現代牧業的“萬頭牧場”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

  公司表示,截至2013年底,現代牧業在全國8個省共建萬頭規模奶牛養殖牧場22個,奶牛存欄數19萬頭,日産高品質生乳近2700多噸。並樹立了“到2015年奶牛存欄24萬頭以上,年産鮮奶突破100萬噸,全集團奶牛年平均單産達到9噸以上”的企業發展目標。

  2010年11月,現代牧業在港交所上市。在2008年和2009年對現代牧業進行了兩輪總計1.5億美元投資的KKR獲利豐厚,由此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投身“萬頭牧場”的建設中。2012年12月,伊利宣佈新一輪募集資金投入旗下10個牧場建設項目,其中奶牛數在3000頭的項目有4個,5000頭的達到5個。蒙牛也提出,到2015年將實現原奶100%來自規模化牧場。

  在今年9月舉行的第五屆南方奶業論壇上,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指出,目前萬頭牧場數量達到38個,在建16個,存欄奶牛45萬頭。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經有百億元資本佈局國內上游奶源。

  但是,在“萬頭牧場”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質疑聲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奶業專家王丁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發展萬頭牧場存在很大的投資風險,包括奶牛病疫情的防治,奶牛場的牛糞牛尿污廢水廢渣的環境污染,飼料供應的有效保障,項目建設對投資者造成的財務壓力,政策因素、市場因素等。

  與之相呼應的是,奶業專家宋亮認為,隨著“萬頭牧場”的迅速發展,這些隱患必將逐步暴露出來。當下,現代牧業連續陷入“污染門”和“病牛門”,正是這些問題的充分暴露。

  “中國的奶牛飼養不能片面追求‘萬頭牧場’,應該遵循適度規模化的原則,也就是要實現奶牛養殖與當地自然稟賦的結合,達到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平衡的規模化。”宋亮表示,“對於規模化養殖,飼料最基本有60%要來源於當地,如果大規模養殖廠不能跟當地的自然稟賦很好地結合,大規模養殖就不經濟。而且,大規模養殖場對管理水準要求極高,國內目前大規模養殖場的管理人才十分匱乏。”

  專家呼籲以農戶為主體

  隨著現代牧業“萬頭牧場”模式弊端的逐步暴露,中國的規模化養殖之路再次讓人陷入反思之中。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為加強監管、保證奶源品質安全,從中央到地方開始大力推動規模化養殖,並逐步形成了奶企自建牧場、規模化牧場、養殖小區三種規模化養殖的形式。河北省更是從2008年10月便開始採用政府補貼和提供銀行貸款的方式,鼓勵社會資金興建奶牛養殖小區。

  但是,規模化養殖在經過5年的突飛猛進之後,其弊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暴露出來。2013年下半年,國內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奶荒”之中。為此,中國證券報記者遠赴山東、內蒙古、河北等全國奶源基地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研。

  在內蒙古,記者看到,因為收購價太低,奶農紛紛賣牛宰牛,奶站無奶可收被迫關門,規模化養殖遠遠不能彌補奶農退出留下的空白。而在養殖小區流行的河北,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養殖小區解決了統一擠奶的問題,對提高奶源品質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養殖小區説白了還是‘集中散養’,養殖方式依然粗放。”

  如今“萬頭牧場”模式又再次出現問題,中國的規模化養殖到底該何去何從?多位奶業專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呼籲,規模化養殖的主體要回歸農戶,發展家庭牧場。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無論是紐西蘭、美國,還是歐洲,奶牛養殖都是以家庭牧場為主。而中國除了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外,以農戶為主體發展家庭牧場相對於企業也有先天優勢,因為農戶有自己的土地,也有一定的飼料來源,在價格波動時抗風險能力要比企業強。中國的土地政策和環境政策也決定了家庭牧場會成為將來規模化養殖的主流。”內蒙古農牧科學院總畜牧師、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金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