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記者來信:政府牽線媒體呼籲不是解決胡蘿蔔滯銷的長久之計

  • 發佈時間:2015-03-24 18:18: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瀋陽3月24日電(記者張逸飛、吳簫劍)瀋陽“胡蘿蔔第一村”近萬噸胡蘿蔔滯銷事件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沈北新區經濟發展局已經組織企業、大中學校食堂進村購買胡蘿蔔,媒體更是幫忙吆喝。然而這些辦法雖能應一時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專家建議,農民主動尋求轉型,政府部門加強引導才能真正打贏這場胡蘿蔔“保衛戰”。

  3月9日,新華社播發了位於瀋陽市沈北新區尹家鄉新農村近萬噸胡蘿蔔滯銷,村民難以收回成本的消息。日前,記者再次來到新農村發現,村裏已經有近十輛貨車開進村裏收購胡蘿蔔。

  瀋陽市沈北新區經濟發展局劉洋告訴記者,沈北新區政府在問題出現後,立即與瀋陽市服務業委聯繫,請他們組織市內的各大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來採購胡蘿蔔。“我們區也積極呼籲,區內的各大企事業單位,還有教育機構,包括我們的大中小學食堂,來採購胡蘿蔔。”劉洋説。截至18日晚,在十天左右的時間裏,已經幫助農戶賣出胡蘿蔔135萬公斤。

  胡蘿蔔滯銷雖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135萬公斤的銷量相較于1000萬公斤的存量來説,明顯還是不夠“解渴”。而且這些賣出去的胡蘿蔔都遠低於市場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格售出的。

  令人擔憂的是,新農村村民並沒有改變的打算。村民佟希信説,自己明年還會像今年一樣種,即使再賣不出去,那也沒有辦法。“有沒有想過自己開一個網店銷售?”記者問。佟希信説:“我們自己哪會建立網站呀?要是政府能給咱建立一個就好了。”

  記者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名為瀋陽市農産品商務資訊公共平臺的網站,可是網站上並沒有看到新農村的胡蘿蔔供應資訊。可見,很多農民都和新農村的村民一樣,並不知道這個農産品資訊平臺的存在。瀋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淩雲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應主動掌握市場資訊,善於利用網路媒體幫助自己生産和銷售。另外,政府在搭建資訊平臺後,也應加大宣傳力度,否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