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炭消費減量化漸成趨勢 倒逼煤企走向潔凈化

  • 發佈時間:2015-03-24 05: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治理霧霾的硬措施中,煤炭消費減量化已經被列入實施的重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在煤炭消費減量化漸成趨勢的背景下,煤炭産能卻仍在加快釋放。煤炭産量居高不下是否會使已經産能過剩的煤炭産業雪上加霜?煤炭産業如何應對供需失衡進一步惡化的不利局面?

  煤炭消費的“口子”正越收越緊。

  根據部署,我國將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這意味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在落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去煤”順應霧霾治理

  當前,霧霾已經成為“全民公敵”,而燃煤污染則被認定為霧霾形成的主要“元兇”。

  根據環境保護部公佈的資訊,2014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保定、邢臺、石家莊、唐山、邯鄲、衡水、濟南、廊坊、鄭州和天津。

  中國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曉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既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燃煤密度最高的地區。其中,天津每平方公里的燃煤量為每年5000噸,上海為10000噸,河北東部發達地區達到3000多噸。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人們對於煤炭的利用方式過於粗放,也使煤炭消費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韓曉平説,“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鄭重承諾。”

  市場供需矛盾或加劇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印發的《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到2017年,北京市煤炭消費量比2012年減少1300萬噸,天津市減少1000萬噸,河北省減少4000萬噸,山東省減少2000萬噸。此外,“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的減量化方案仍在制定中,將在今年6月底前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部等上報減量目標。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2017年,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內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將持續減少。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教授林伯強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高耗能産業將大幅壓縮,落後産能將加快淘汰,加上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煤炭消費需求放緩是大勢所趨。

  煤炭消費需求萎縮已經初見端倪。2014年,電力、鋼鐵、建材3個行業耗煤同比下降3.4%、1.4%、1.1%,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已從66%下降到64.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煤炭産業盲目擴大規模,煤炭産業産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林伯強説,隨著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以及其他地區煤炭消費減量化,煤炭行業供大於求的局面將繼續擴大。

  隨著供求關係矛盾的進一步加劇,煤炭將進入微利時代,而煤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進一步白熱化。今年3月份以來,不少大型煤炭企業採取了直接或間接降價的方式,打起了“價格戰”。其中,神華方面提出,3月份接貨量在16萬噸以上的客戶可享受“2:1”優惠政策;同煤集團在2月份和3月份接連推出優惠;中煤針對固定銷售點及北方港下水煤,也出臺了新的優惠價格。

  煤炭清潔利用才是出路

  受供需失衡的影響,當前,煤炭經濟運作面臨著十分不利的局面。2014年,我國煤炭企業虧損面在70%以上,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一些企業減發、欠發工資問題突出。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2015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關係將逐步得到改善,但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行業運作態勢嚴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煤炭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以及進口煤保持高位將成為常態,煤炭供應總量寬鬆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

  “煤炭行業要脫困,短期內必須限産,同時遏制違法違規生産、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林伯強表示,煤炭産業要從根本上找到出路,關鍵在於走煤炭清潔化利用之路。

  “降低煤炭消費在經濟增長能源總消費中的比重,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長中需要的能源總量會降低,而是要增加清潔能源佔能源總量的比重,使能源結構得到優化。未來煤炭企業若能在清潔煤炭、煤化工領域有所建樹,就能引領行業向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交通銀行能源分析師竺暐分析説。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推動煤炭潔凈化利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已經明確提出,將加快發展現代潔凈煤技術,注重提高原煤入選比例和回收率,發展煤炭資源綜合利用,促進迴圈經濟發展;倡導煤炭按商品煤計量、按熱值計價,實現煤炭企業由生産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潔凈煤轉變。(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