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搭車“一帶一路” 民企機遇風險並存

  • 發佈時間:2015-03-24 00:29: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提醒:企業要做好安全評估和防範,加強項目所在地"公共外交"

  ■民營企業期待"出口信用保險"改革提速解決當前"三大難題"

  ■要進一步加強貿易投資便利消除現存貿易投資障礙

  2013年以來不斷貫徹落實的“一帶一路”戰略,與“走出去”相伴相生,現如今,也快到花開的時節了。

  然而,民企投身“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關鍵機遇需要把握?存在哪些難點和痛點?日前,記者來到由中國開放性金融促進會與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舉辦的“2015(第二屆)中國境外中資企業年會”,就“一帶一路”所涉及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走訪。

  出路在於産能合作

  “一帶一路”是勞動力、資源比較密集的地區,這些因素對於企業特別是製造業“走出去”至關重要,但這都不是“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一帶一路’的核心並不是在於地域怎麼樣,而指的是合作,首先就是産能的合作。”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一帶一路”地區是全球人口聚集的地區,而且是經濟在增長的地區,對基礎設施有很龐大的需求。而基礎設施投資量大、工程量大,需要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築材料,而這些産能都是中國的優勢産能、富餘産能,企業可以在當地建廠,把中國的産能搬出去,是産能合作基礎上的“一帶一路”,而超越了傳統的資本輸出概念。

  席間,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會長陳元在發言中強調:“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市場的基礎作用,要引導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

  絲路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琦把産能合作放到重要地位。她在年會上表示,“支援企業走出去是成立絲路基金的初衷之一”,絲路基金將通過投資于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産業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在立足於我國的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支援我們的優勢産能轉移出去,促進我們的技術標準和裝備走出去,發揮促進國內産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效率。

  為實現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多邊雙邊的互聯互通的目標,絲路基金在運作過程中遵循對接原則、效益原則、合作原則與開放原則,而“對接”是核心原則。

  按照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的分析,可對接的重點領域有八個方向,包括關鍵結點和重點的基礎設施工程(如我國至波羅的海和波斯灣至印度洋的戰略通道,西北西南和海上油氣運輸的戰略通道)、現代服務貿易以及相關産業、優勢産能和技術標準、能源戰略運輸通道、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教科文等民生領域的深化合作、生態環境和防災減災的合作以及以南海為重點區域的海上合作和共同開發。

  金融基礎已近完備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具備一定實力的金融機構、協會和商會都在積極佈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金融層面的“基礎設施”正趨於完備。

  由於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數量有限,亞投行的建立,能為渴望資金的亞洲各國政府提供新的融資渠道,並且擁有更為積極的合作理念,因此獲得多國歡迎。

  相比亞投行中長期債權融資的主要方式,絲路基金的一大優勢則是中長期的股權融資。

  “受融資杠桿率約束,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普遍的存在債權較多、股權較少以及工程承包較多、經營管理較少的問題。”金琦表示,而絲路基金可以通過股權投資與其他方式搭配,通過直接投向項目或委託的方式將資金投給企業,由企業出面進行股權投資,不僅能夠支援企業提高融資能力,而且可以支援企業加強對項目的掌控能力,實現項目的後續經營管理,加大企業走出去的深度。

  其他各方則在服務的針對性、資金的流動性上略勝一籌。

  作為絲路基金髮起行之一的國開行,2005年就在多個國家開始國際業務的投棋佈子。據陳元透露,未來還將推動設立“絲路合作委員會”等合作平臺,支援企業“抱團出海”,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並運用國際合作網路和網際網路技術,協助企業拓寬戰略空間及資訊、項目和融資渠道,發揮開發性金融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所擁有的千億級別銀行授信也是一個選擇。作為專門服務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的綜合性國際商會,目前已與133個國家的投資機構和140多家外國駐華使館和商務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與遍佈全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家中資民企建立了聯繫,在項目、金融方面資訊資源豐富,將為投身“一帶一路”的民營企業家提供更為細緻的項目金融服務。

  此外,福州、廣州等地方版基金以及億利資源集團等主導的企業版基金也方興未艾。據億利資源集團首席運營官劉國忱透露,由億利資源集團、泛海集團、正泰集團、匯源集團、新華聯集團、均瑤集團六家民企聯合國內外數家戰略投資人和金融機構發起的綠色絲綢之路私募股權基金(首期),將在未來2-3年內參與投資中國和“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生態光伏項目,帶動1000億元以上的投資額,綠化3000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特別適合巴基斯坦等能源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發電需求巨大的國家和地區,不僅不需要佔據肥沃的土地,還能帶動周邊的油料植物加工業,形成多贏局面。

  安全保障亟待重視

  不過,在民企不斷“走出去”的過程中,一些風險與瓶頸也逐一顯現。

  “謀發展首先要謀安全,維護好走出去企業自身的人員和機構的安全,是企業紮根扎得深的基礎,也是實現自己規模效益可持續擴展的前提。”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翟雷鳴分析認為,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做好安全評估,商談項目合同的時候,一定要和合作方商議安全事宜,最好把安全責任委託給當地政府與合作者,同時要求其負責解決工作簽證和勞動合同等問題。此外,要完善企業的安保制度,理清國內總部和國外分部之間的安全職責關係,境外項目要及早制訂規章制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發生事件的時候,明確管轄職責。

  “我們有些企業為了搶工期,明明知道工人簽證已經過期了,但是還偷偷摸摸地做,本來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事情,最後變成一種違法行為,這種例子還不少。”翟雷鳴建議,企業把安保投入計算到成本之中,並加強項目所在地各界人士的交往,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至少要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適時開展“公共外交”,積極介紹企業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金融安全方面,一些與會民營企業則對“出口信用保險”改革充滿期待。一名負責中國周邊國家項目融資的企業人士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主要有三大難題待解:一是按國別分類評級的標準問題,由於標準主要由西方國家制定,“一帶一路”中的很多國家都被評為高等級風險,但這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但會影響投保,進而影響銀行貸款等;二是對客戶的資質的評判標準問題,大量新興國家的企業,往往不具備歷史財報、歷史盈利情況等資料,因而會受到很大限制;三是中長期項目險投保過程過長的問題,目前超過一定金額需要財政部審批,與企業項目執行脫節,需要加快流程。

  實際上,隨著“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等描述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制約境外中資企業發展的信保環境問題或將得到逐步解決,讓市場主體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羈絆少了,企業“走出去”的熱情自然會大大提高。

  正如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在發言中所強調的,“一帶一路”是中央根據國內國際形式變化,以經貿為中心,政治、經濟、安全相結合的新時期我國對內和對外開放策略,要進一步加強貿易投資便利,積極消除現存的貿易投資障礙,採取一些靈活的安排,不要片面追求高標準、新水準,在這個基礎上再逐步深化直到成熟,“這一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但就整個“一帶一路”戰略來看,一些規劃也不宜過細。“應該明確,‘一帶一路’是宏觀戰略,而不是具體戰略,不宜過於具體,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概念,中央確定好原則、目標、方針、政策,留下足夠空間讓地方、企業去發展,也要留下調整的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戰略、戰役和戰鬥的關係,加強政策的中觀設計。”陳健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