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行網際網路金融戰略出爐

  • 發佈時間:2015-03-24 01:00: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如同攪動市場的鯰魚,倒逼傳統商業銀行加速轉型。如今,傳統銀行整合現有資源、謀篇佈局,迎戰陣勢終於浮出水面。3月23日,中國工商銀行正式發佈了網際網路金融“e-ICBC”品牌規劃和一系列主要的産品構架,成為首家系統性發佈網際網路金融戰略的商業銀行。工行依託現有的“融e購”電商、“融e聯”即時通訊和“融e行”直銷銀行這三大平臺,對接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這三大産品線,具體的金融産品則包括“工銀e支付”、“逸貸”和“網貸通”、“工銀e投資”以及“工銀e繳費”等,在用戶體驗方面推出“支付+融資”、“線上+線下”和“渠道+實時”等多場景應用。

  一位金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銀行金融業務的專業性是根本優勢,龐大的企業及個人客戶資源是市場優勢,而在技術革新過程中,要兼顧風控、盈利和資源整合,首先就需要內部進行良好的資源整合,戰略規劃都很好,但實現起來還需要行業部門之間的磨合,以及市場需求、客戶體驗方面的深度磨合。

  據統計,目前工行電子銀行用戶已達4.65億戶,其中網上銀行客戶1.93億戶,以網際網路業務為主的電子銀行業務佔全行業務比重達87%。在工行行長易會滿看來,無論網際網路技術如何變化,但金融實現支付、融資、投資這三大功能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實際上,在電商平臺的營運方面銀行並非強項,但對銀行而言最具優勢的是企業客戶資源和多年積累的龐大的個人客戶資源,通過B2C的模式做線上購物平臺,銀行還可以實現消費信貸産品的行銷,B2B模式則為商戶提供線上支付結算、融資等業務等,如此整合對銀行而言可以形成更有價值的大數據。”一位商業銀行電子銀行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

  目前,工行基於線上線下直接消費的信用貸款産品“逸貸”餘額已超過了1700億元,2014年累計投放了2300億元貸款,與全國P2P網貸成交額基本相當。易會滿説,工行利用大數據在電子銀行4億多的存量客戶中為1億多客戶做了貸款預授信,整體信用狀況已經掌握,因此在其消費時可以及時推廣消費貸款類産品,“逸貸”産品利率一年期約為5.88%。

  “我們B2B模式的構建分企業商戶、大宗商品、投資並購等行業服務,體現行業特色,提供企業商城線上撮合、商品銷售、線上支付等融資服務;在投資方面,提供資訊發佈、交易撮合,以及投融資安排;另外,大宗商品服務則主要是將我們的服務嵌入到企業自己有能力構建B2B商城中,我們在金融的環節嵌入進去,比如天津物貿、浙江物貿等這種大型的物質貿易公司,我們提供贊助管理、交易結算、融資等資訊服務。”易會滿進一步透露。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正在搭建集中採購平臺,作為B2B模式的補充,促使企業客戶上平臺採購,進一步集結資源和數據庫。

  另外,“融E聯”提供社交平臺,讓客戶與投資經理實時通訊,“現在的社交平臺非常多,工行為什麼要建自己的社交平臺呢?主要是出於資訊安全的考慮,‘融E聯’客戶的交易和數據後臺系統都由工行自己控制。”易會滿説。

  與此同時,工行推出“融E行”線上直銷銀行,解決服務開放問題,即便沒有工行卡賬戶的客戶也可以登錄工行直銷銀行購買工行的金融産品。“現在央行正在研究遠端開戶,只要遠端開戶技術能解決,‘融E行’就能針對普惠金融不能覆蓋到的縣城和縣城以下的區域內有工行服務需求的客戶,滿足他們的融資、投資等需求。還有‘線上POS’,將商戶線上上的多銀行介面統一地通過這一系統整合處理,做好商戶合一,目前‘線上POS’支援400多家銀行支付。”

  在投資産品線,“主要是體現交易功能,投産了‘工銀E投資’,提供行情、諮詢、交易等工具,能夠實現貴金屬、外匯、大宗商品、期貨等交易,行情更新更快,分期工具豐富。”易會滿介紹。

  業內人士分析稱,金融市場的服務越來越細分,銀行無法面面俱到,因此也許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對於大行而言更是需要將龐大的數據、客戶資源優勢更便捷、有效地去促進金融消費和實體企業融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