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職業農民”是如何煉成的

  • 發佈時間:2015-03-23 07:5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曾璽凡 陳強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20日上午,2015級“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大專班(蔬菜班)”在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學。95名學員中,大部分是來自田間地頭的農民,還有部分是農技公司的員工,他們年齡大都在40歲上下。

  福建省南靖縣四季發果蔬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盧東升是第一次參加專業的農業技能培訓。他的合作社種植了100多畝水果、蔬菜,可産量一直上不去。他希望這次來能學到有關果蔬營養調配、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

  今年35歲的蘇紅珠是一個只有兩年多種植經驗的專業戶。2012年,在外打工的她回到老家福建漳平,與幾位朋友租了8畝地試著種植馬鈴薯、玉米等,因為種植方式單一老套且缺乏經驗,效果不佳。當她得知省裏有辦農業技能培訓班後,她立馬向當地農業部門報了名,希望通過“充電”學習,成為一名“新型農民”。

  據了解,這次蘇紅珠所在的閩西地區就有30人報名參加蔬菜班的入學考試。福建全省有115人報名,最終95人獲得了入學資格。

  “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大專班”由福建省委農辦、農業廳主辦,福建農林大學、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5所高校承辦。參加學習的學員不僅不用交學費、課本費、食宿費等費用,還能享受每年4000元的學習生活補貼。

  早在2013年4月,福建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就率先開辦了“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大專班”。“首期680名學員都是各地農業部門推薦的職業農民,條件是年齡在50歲以下,具備高中或同等學歷,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産規模。”該校繼續教育中心主任鄭志彬介紹説,大專班分茶葉、蔬菜、果樹、食用菌、畜牧獸醫5個專業,學制3年,每年參加兩次面授課程培訓,課程涉及電腦網路技術、行銷實務、信貸實務等方面,以及各專業的實用課程和外出參觀實訓。

  這批“職業農民”多數來自生産第一線,理論基礎較差,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技術提高上的制約,難以擴大生産。鄭志彬告訴記者,授課教師有學科的頂級專家,也有生産經驗豐富的一線專家,授課形式有課堂教學、現場觀摩、田間教學。 為了便於學員接受,校方儘量讓授課的專家把複雜的理論課程進行壓縮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他們授課,並解決他們反饋的實際問題。

  龍海市崎汾村莊發果蔬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陳江山是2013年入學的首批學員,時隔23年後再次踏入校園的他笑言這次“終於圓了自己的大學夢”。“來大專班學習之前,我們合作社的蔬菜産量並不高,大家的集體觀念也不強,積極性也不高,老師跟我説,你需要樹立品牌意識,進行市場化運作,打破傳統的農業觀念,‘莊發’這個商標的註冊就是在我學習後做的第一件事情。”陳江山説,做“新型農民”,首先就得和市場接軌,加強品牌意識。

  註冊商標後,陳江山把商標貼在包裝上,更加注意嚴把蔬菜品質關。他告訴記者,“單是小番茄一個品種,我們每天至少賣出去5萬斤,比以前的銷量翻了一倍多。”陳江山的另一個收穫就是從專業老師那裏得知了一系列的扶農政策。去年他為合作社申報了福建省省級示範合作社,一次性獲得20萬元的資金支援。

  長泰縣凱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董事長薛水山則慶倖在大專班上“遇到了一大批來自全省各地從事農業生産的優秀學員”。“認識大家之後,我帶著合作社的社員去其他學員的家鄉做考察調研,把蜜棗、芭樂、苦瓜和絲瓜等品種引進來,還把生産出的瓜果蔬菜拿到其他學員的冷庫裏去冷藏保鮮,以保證長距離運輸。”薛水山説,以前只能用小型農用車把蔬菜拉到漳州、廈門等地銷售,現在每天要發五六萬斤蔬菜到上海、常州、蘇州等地,“這一切多虧大專班學員的幫忙”。

  2013年,首批“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大專班”的學員今年即將期滿結束培訓,他們有望獲得成人高等專科學歷畢業證書和相關科類的職業資格證書。3年來,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累計共招生1412人。該校繼續教育中心主任鄭志彬告訴記者,今後根據各專業學員所從事的農業生産項目農忙季節的不同,嘗試開設網路課程,將網路教育與面授相結合,讓學員們與專家教授隨時隨地保持聯繫。“我們在學員入學時就已經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電子郵件和聊天工具,網路課程的開設也有助於解決學員在農忙時期無法來校學習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