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心構築學員的“精神家園”

  • 發佈時間:2015-01-06 01:31: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俞 治朱 奎特約記者肖 鑫

  仲冬時節,記者走進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就被眼前的場景深深吸引:寬敞舒適的連排沙發、四台顏色顯眼的自助借還書“機器人”、學員們絡繹不絕地進進出出但室內自習秩序井然……

  “入館人數已連續兩年以30%的速度遞增,圖書館目前日均接待量突破2500人次。”館長曹洪欣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該館的基本情況。

  令人另眼相看的是,他們率先在軍隊圖書館引進使用座位預約管理系統,先後獲得包括3項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軍隊圖書館優秀資訊成果獎在內的多項大獎……

  重新找準目標再起航

  4年前,海軍某部戰士劉舒晨入學後,迫不及待地來到圖書館,準備借閱有關世界各國航母發展的書籍與資料。可是,查詢的結果令他有些失望。“輸入關鍵詞後,足足兩分鐘才出現檢索結果,而且相關內容少得可憐。”劉舒晨回憶起當時圖書館有如蝸牛般的網速,欲言又止。一圈走下來,他遺憾地在留言本寫下一段話:作為我國軍事醫學的高等學府,圖書館的資源更新較慢、佈局空間沉悶、設施陳舊老化等等,大大削弱了學校在大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各種各樣的意見建議,就像夏日午後的暴雨一樣,密集地‘飛向’圖書館,光留言本一個月就寫滿了3本。”副館長彭駿向記者描述起他當時冰冷的心情,“我們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圖書館的利用率出現明顯的下滑。”

  2011年7月,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召開後,該校教學訓練任務大幅增加,招生規模逐年上升,而圖書館現有的資源以及各項設施難以滿足眾多學員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挑戰與機遇並存。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第二軍醫大學領導深刻意識到,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該校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醫學人才的任務只會越來越重。圖書館與教師、實驗室並稱為大學的“三大支柱”,這一點讓他們明白:唯有改變觀念,積極推進圖書館轉型,才能有助於學校這艘衛勤“航母”,駛得更遠、更好。

  “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曾言“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在該校校長孫穎浩看來,“不僅要把圖書館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作為軍事院校的圖書館,我們要像心臟將血液運至全身上下一樣,把‘紅色基因’融入每位學員心中。”

  思路決定出路。2012年7月,該校正式啟動“強心臟工程”——對圖書館進行全方位的改造擴建,重新規劃圖書館大樓佈局,立足3至5年之內,初步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功能綜合,具有資訊化、軍事化和人文化特徵的研究型、智慧型圖書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年8月,他們先後組成國內與國外兩個考察調研組,分赴上海市圖書館、解放軍醫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康橋大學等國內外27家知名圖書館“取經”,全面掌握當今圖書館建設現狀和發展趨勢,形成《國外名校圖書館建設概況調查報告》《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建設需求報告》等系列研究報告,為具體實施改擴建工程提供科學依據。

  畢業于吉林大學醫學情報學專業的曹洪欣堅信:“軍隊院校圖書館要實現轉型發展,歸根到底,得在三個方面苦下功夫:一是資源,二是服務,三是隊伍。”

  全面升級改造促轉型

  去年9月,該校某一重點學科建設論證會上,有關領導及專家教授提出,為了培養更加適應部隊需求的人才,亟須該學科國內外研究現狀的比對資訊。圖書館聞訊後,立即組織4名學科館員第一時間收集相關資料,兩天后兩份長達53頁、接近4萬字的內部報告出現在該校領導的辦公桌上。報告中“我們目前的需求”內容引起該校領導與專家教授的重視,並最終被納入該學科的長遠發展規劃中。

  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是該館精心構築“精神家園”,提升服務品質的創新之舉。他們安排中級職稱以上的業務骨幹與某個院係或學科專業,建立起溝通聯繫,主動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文獻資訊蒐集服務,真正讓圖書館“動”起來、知識“飛”進家。“當年,寫博士畢業論文的時候,圖書館的原文傳遞平臺給了我很大幫助。”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該校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碩士研究生導師廖專副教授告訴記者:“工作後,依舊能收到圖書館推送的資訊,這有助於我把業界研究的熱點及時傳授給學生。”

  該校政委陳錦華向記者打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他説:“教員好比是給學員做飯做菜的‘大廚’。圖書館豐富多樣的文獻資源,則是‘大廚’做出可口飯菜,必不可少的優質食材之一。”

  兩年來,該館根據全校教學、科研、醫療以及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重點引進和自建了以SCI、國外軍事醫學期刊數據庫為代表的7個大型數據庫數字資源方陣,特別是針對該校新成立的研究與教學單位,及時購買引進相關領域的期刊數據庫。

  為了加速向數字圖書館的轉型,他們專門成立數字圖書館研發和建設部門,將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並且所有數字化資源全部上網,建成虛擬圖書館。目前,讀者只要利用電腦、手機等客戶端,連接至圖書館無線網路,就可以隨時隨地盡享館內所有數字資源。

  事實上,該館進行全方位的改擴建,並不是大興土木、大張旗鼓地以高成本的消耗為代價。在該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節流,例如他們通過與其他圖書館合作的形式,進行數據交換、互補,每年在數據庫上只需投入400萬元,就可以分享到交換單位價值超過4000萬元的數字資源;他們依託全國高校數字資源採購聯盟(DRAA),主動和上海市、軍隊院校“團購”國際頂級醫學院原版教材……這一筆賬算下來,2013年一年,他們就節省經費100多萬元。

  堅持學員至上建家園

  “是你讓我看見了空中花園,看見了敦煌壁畫,看見了撒哈拉大沙漠……感謝你陪伴我走過那段無聲與無助的日子。”

  圖書館一樓北側讀書角,留言板上的一段話,引起記者興趣。兩年前,該校中醫係學員賁藝雯雙耳突然失聰,為了躲避旁人的目光,她獨自一人來到圖書館四樓,隨手找來《人一生要去的100個地方》翻看,沉醉其中。從那以後,她的日記裏出現了圖書館午後的陽光和每天的“環遊世界”之旅。後來,賁藝雯重新恢復了聽力,圖書館則成了她心底永遠的“秘密花園”。她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圖書館帶給我那種由內而外的安靜,讓我淡忘了病痛,是人生難得的一筆財富。”

  發出同樣感慨的還有該校學員旅姬富強、王琨皓等5位同學。去年暑假,在圖書館的幫助下,他們支教的河南商丘王莊小學獲捐近千余本兒童圖書,得到當地師生的歡迎。為了學員的一切,為了方便一切學員,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學員探索知識的樂園和休憩心靈的港灣,是該館幾代人的奮鬥目標,也是這屆圖書館領導班子的鄭重承諾。

  記者在參觀位於該館12樓的學科服務室時,遇上一群在拍微電影的學員,他們正在商量著劇本的改寫。原來,學科服務室不僅免費對外開放,而且各種設施齊全,能滿足大部分學術討論與第二課堂活動,逐漸成為師生課後選擇的新去處。

  “圖書館已成為我們的‘第二起居室’”,第十二屆國際醫學生理學競賽“十佳參賽選手”、該校大四學員楊悅向記者誇讚道:“它舒適的環境、便捷的資源大大增添了我站上國際舞臺的勇氣與自信。”現在,每天早晨,圖書館還沒到開放時間,門前就排起了長龍。

  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海洋,更是文化的集散地。作為學校建設發展的“見證者”,該館積極推進第二軍醫大學文庫建設,全面整理收集全校教職員工和知名校友發表的論著及手稿,採用實體與網路兩種方式供讀者查閱。“走進文庫一回,便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尋根尋魂之旅。那一頁頁泛黃的紙張,散發出智慧與勤懇的光芒,令人敬仰。”每每翻看前輩們手寫的講義和舊書稿時,該校臨床醫學八年制學員陳榮彬感慨萬千。

  一流的圖書館,需要一流的服務團隊。長期以來,該館在重點引進圖書館學、醫學等專業人才的同時,先後派出多名工作人員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范德堡大學和日本廣島、丹麥哥本哈根留學深造或交流學習,並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前來講授最新業務知識。為了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該館出臺了《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人員分類管理與考核辦法》,健全各級崗位績效考核及獎懲機制。“我們是展示大學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地方。”學科館員陳豪坦言道,“現在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看到那些沉睡的書,陸續被學員借走,甭提心裏有多高興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剛剛結束的“我眼中的圖書館”微視頻全國大賽中,學員范晨鈺以該館為主題拍攝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從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最具人氣獎”。據悉,目前該館對外開放所有館舍空間,並延長有效開館時間,每週達85.5小時,超出總部規定時間22%,截至2013年11月底,該館保障網路資源訪問290多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