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年巨變“三連跳”

  • 發佈時間:2015-03-23 03:31:2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麗穎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位於太行山脈丘陵地帶,十年前這裡連年乾旱,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都非常落後,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地窖水,走的是泥巴路,每人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

  十年後,這裡是樓房林立、環境優美,居民安居樂業,經濟多元發展,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萬元。

  從一個省級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示範社區,裴寨村如何實現跨越發展?十年間又演繹了多少令人難忘的發展傳奇和讓人心潮澎湃的奮鬥故事?近日,記者走進裴寨村深入探訪。

  生活大變樣:搬進新樓房享受城裏人一樣的公共服務

  裴寨村的變化得從2005年説起。貧窮困頓的村民把“安居樂業”的夢想寄託在已經離村進城十年之久的裴春亮身上。裴寨村第五屆換屆選舉,在裴春亮缺席的情況下,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為根本改變裴寨貧窮落後的面貌,裴春亮做出了一個讓全體村民震驚的大膽決定:個人捐資3000萬元,推平荒山為全村每家建一套別墅式住宅,幫村民圓上新房夢。

  從2005年到2008年,裴寨村建成前後8排、5戶一連、上下兩層160套村民公寓,每戶240平方米,而且商店、學校、醫療所、敬老院、幼兒園、體育場、超市、辦事服務大廳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67歲的村民張秀清仍然清楚記得領新房鑰匙的日子——2008年12月21日,那天村裏很多老人都激動得哭了,“老了還能住進別墅,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啊,托春亮的福啊!”

  記者走進張秀清老人家裏,屋內電器齊備,裝修講究。她告訴記者説:“和原來的土坯房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不用花一分錢,還給了我們房産證。”

  從2010年開始,裴寨新村周圍,又有一排排“小洋樓”拔地而起……輝縣市依託裴寨新村,組建了包括23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的裴寨社區,裴春亮擔任裴寨新區黨總支書記。據裴春亮介紹,他們把荒山禿嶺挖平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用地,不但沒有佔用現有耕地,而且還把搬遷後的老村宅基地變為耕地。目前裴寨社區已有1萬多人搬遷進來。

  自來水、管道煤氣、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讓村民享受和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務的夢想,正在裴寨社區一步步成為現實。

  收入大提升:人人有活幹有錢賺每人平均年收入破萬元

  “住上了新房子,還得讓村民個個有活幹,大家都有錢賺。”經過多方考察,裴春亮和村“兩委”班子決定發展溫室大棚,“高效設施農業能夠讓有限的土地發揮巨大的效能。”

  目前,裴寨社區高效大棚發展到1500余畝,共建成750余座溫室,350多戶、1250多名居民種植蔬菜、鮮切花等經濟作物,每畝土地的收益是原來的20倍。裴清才夫妻兩人管理著兩個棚4畝地,去年種了番茄和黃瓜,他笑著告訴記者:“一個棚一年至少賺3萬元,村裏還成立了合作社,幫我們打廣告。”而種植鮮切花的村民更是嘗到高效農業的甜頭。記者在花卉種植溫室看到,一盆盆“紅掌”正在裝箱,一箱有25盆,當天有30箱花卉發往鄭州。裴寨蔬菜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裴龍翔説:“這樣的一個溫室13個月可以生産6萬盆花,每畝土地的收益更是增加到了6萬多元。”

  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沒水不行。裴春亮再次做出讓全體社區居民驚嘆的決定:利用老村天然深溝建設裴寨社區攔洪蓄水水庫,除去政府支援、群眾捐款以外,剩餘資金缺口全部由他兜底。

  去年水庫通水後,裴寨社區計劃未來以水庫為中心,搞垂釣園和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47歲的馬金娥充滿期待地説:“等旅遊搞起來,我們這些四五十歲的婦女就不用閒在家裏了,可以做點服務,也能多賺點錢了。”

  裴寨社區興建的“商業街”,有900多間商業門市房、550多家商戶,更是讓社區居民實現在家門口創業致富的願望。從家電、日雜到餐飲等,統統都能買得到。隨著裴寨人收入增加,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更是醞釀了新商機。28歲的裴龍會和妻子一年前回到家鄉,開了一家孕嬰童生活館,如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同樣是28歲的裴志磊也選擇結束了城市打工生涯,開了一家牙科診所。從城市回歸鄉村,需要堅定的理由,這就是裴寨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裴寨還實現了家門口打工就業。早在2007年,裴春亮興建的春江水泥有限公司,就解決了社區500多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採取了股份合作制的運作模式,每家投入的股份年底都將享有20%的分紅返利。

  63歲的村民裴幹告訴記者:“以前人們都嫌村裏窮,有本事的都跑了,現在我們有房有路又有活,連年輕人都回來了!”嫁到裴寨村的趙新愛説:“以前我們覺得每人平均年收入過萬元,那是奢望,如今早就成真的了。”

  文明大變化:舊俗變新風精神有追求

  裴寨之變,不僅在於新樓房、新大棚,更在於對文明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曾經的裴寨村家族宗派紛爭不斷,兩次選不出村主任。如今,裴寨社區居民拼的是發展經濟,比的是勤勞致富,賽的是文明和諧。“村裏的民事調解員都失業了。”村民裴龍德笑著説。

  走在裴寨社區,隨時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標語刻在石頭上:“孝不是明天的事,是今天的事,是現在的事”,“夫妻愛,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這是裴寨社區特色的村莊文化,目的是讓村民不能只重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追求。

  在裴寨村文化廣場的兒童畫廊裏,孩子們尊敬老人、幫助他人的故事被畫成宣傳畫,向全村人弘揚正能量。如今,在裴寨社區經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清晨,人們自發拿起掃帚,把街道打掃乾淨;晚上,退休教師利用電教室,播放戲曲、科教片,教老人識字,開展文體活動。

  最令村民高興的是,村裏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以前互相攀比、浪費嚴重的舊俗也一掃而去。

  在村寨社區村史展室裏,“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和“第二個五年規劃”很醒目。沿著規劃的指引,裴寨人一個又一個的夢想變為現實。展望裴寨社區的未來,裴春亮胸有成竹:“我們用10年時間讓山區群眾告別了貧窮落後的生活狀況,讓山裏人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實現了‘家家住新房、人人有活幹、戶戶是股東’的目標。未來十年,我們將把裴寨社區打造成以鮮切花種植和農産品深加工為龍頭,以鄉村旅遊、觀光農業為帶動的文明富裕的現代化社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