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生態”不是化石

  • 發佈時間:2015-03-22 03:59: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何不器

  北京週口店地區有一座寶金山,山下有座玉虛宮。北京很多登山者都去過寶金山,不少人也順道探訪過這座隱藏在深山裏的道觀。在那樣一個曾經人跡罕至的地方,玉虛宮可以算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群。至清朝末年,玉虛宮日漸敗落,而皇宮裏的太監正好需要尋找一處養老的場所,就出資購買下來。傳説這裡一度是李蓮英的避暑行宮,更為其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和很多人一樣,初到這裡的時候,也曾有幾分疑惑,建造道觀以及後來太監們購買,為什麼要選擇這麼偏僻的地方呢?查閱了一些資料才了解到,別看現在荒山野嶺,過去這裡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是山區通向平原的主要通道,山口處的黃山店村是三條交通大道的交會處,相當於現在國道上的樞紐地段。原來是滄海桑田的時代變化,讓我們今天對當年人的選擇産生了疑惑。

  這倒讓我想起了不久前電影導演馮小剛的一個建議,他希望恢復部分繁體字,讓字形看上更美、更具備中國文字形聲意義的繁體字重新使用。他的建議我不想評論,因為他也只是建議選擇50個或更多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裏,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作為探索實驗也無不可。但他的建議引起了網路上很多人的共鳴,從贊成恢復繁體字開始聲討簡化字,有過激者甚至把當年的漢字簡化稱之為文化滅絕、焚書坑儒,就實在是太過分了。這就和我最初不理解玉虛宮為什麼要建在偏僻的寶金山麓一樣,當你用偏離了時代背景和存在環境的眼光來看待曾經的事物,結論就會帶有十分強烈的主觀色彩,難免産生偏頗。

  作為文化符號,文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原生態”。在歷史上,隨著書寫方式和書寫工具的演變,經歷過很多次演變,我們的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以及行書,就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都是為了能有更多人會認字寫字,讓文字擺脫無形中與階層、身份的種種糾纏,真正成為文化傳播的工具而不是進階。試想,沒有簡化字,許多農村孩子本來讀書的時間就少,如果字再難識難寫,他們可以掌握的知識就更少了。聲討當年漢字簡化的人大多數是網路上所説的“鍵盤黨”,所持的視角還是從電腦時代居高臨下的回望——反正簡化字繁體字用差不多的鍵位同樣可以打出來,要是拼音就完全一樣了。真要是不讓他們使用電腦,給他一支筆,讓他再來呼籲一下,恐怕他也難免憂鬱了。

  和漢字一樣,所謂“原生態”其實也都是在發展變革的,不變的都是化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有不少類似這樣今天的目光與變化中“原生態”的衝突:我有一些喜愛戶外探險的朋友,他們經常去一些相對很偏僻很荒野的地方,回來後難免抱怨,哪兒哪兒又多了一座橋,哪兒哪兒的路拓寬鋪上柏油了,他們認為這是不注意保持原生態的做法。在他們眼裏,挂在溜索上滑過江面才是原生態,道路最好是狹窄難行的土石路才夠原生態。我只能和他們説,你要是在那裏生活的人呢?你之所以喜愛荒野,是因為你身後有一座都市可以回來,人家呢?

  説句題外話,堅持今天的視角有時還會破壞審美感覺。我喜歡看日本的推理小説,身處當今的科技時代,再看一些老作家的作品,一部手機足以讓很多作品精心佈置的謎局索然無味。不光是作品中的情節經不起推敲了,現實中的有些謎題也搖搖欲墜。某論壇上有人提出,隨著數位相機和手機攝錄影功能的普及,全球目擊UFO的案例反而越來越少。他認為很可能以前那些僅僅依靠口述或無旁證的影像提供的UFO案例有偽造的嫌疑,現在再要那麼做難度就大多了。對這個觀點,我覺得很有道理。反過來,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對當年《飛碟探索》等科技讀物的紅火産生懷疑,就變得很沒有道理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