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護美麗中國的綠色屏障

  • 發佈時間:2015-03-21 04:31: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毛曉雅

  我國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約佔全國林地的40%,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設立至今,一直髮揮著為生態安全守底線、為民生福祉作保障、為經濟發展拓空間的作用。然而,由於體制機制不暢等原因,兩大國有林業面臨著發展的瓶頸,亟待突破。2013年,國家啟動了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這場以“保生態、保民生”為目標的改革,讓國有林業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綠色奇跡”

  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這是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創造的綠色奇跡,不僅使當地生態明顯改善,6級以上大風天數由76天減少至47天,而且阻滯了沙地南侵,為京津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這樣的“綠色奇跡”發生在我國4000多家國有林場,它們架起了我國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加強生態建設、綠化祖國,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宜林荒山荒地上建立了一批國有林場,專門從事造林和森林管護。與此同時,為了加強森林資源利用,在東北、內蒙古等地區建立了87個國有林業局。

  目前,我國有國有林場4855個,職工7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48萬人),經營總面積佔國土面積的8%,其中林地面積8.7億畝,森林面積6.7億畝,森林蓄積量23.4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國的19%、23%和17%,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生態基礎設施,是人民生態福祉的重要保障。

  國有林場大多分佈在江河兩岸、水庫周圍、風沙前線、黃土丘陵、石質山區等生態重點區域,國有林區大多分佈在東北、內蒙古高寒地區、西南高山峽谷區和西北生態脆弱區,構築了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骨架。

  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站長楊超説:“由於國有林場、林區地處生態建設的最前沿,相當一部分林場林區成為我國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中堅力量。”

  國有林場、林區還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甘肅省子午嶺林區的26個國有林場,精心經營著黃土高原上稱之為“生命林”的50萬公頃水源涵養林,使這塊嚴重乾旱缺水的地區年增加降水量100~150毫米。

  據統計,有1100多個國有林場以涵養水源的功能被納入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有223個國有林場分佈在大型水庫周圍,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國家重要江河的源頭。

  國有林場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種類資源,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有1300個國有林場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佔全國已建各級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的60%,包括了從熱帶到寒溫帶等多種氣候帶,以及森林、草原、濕地和沙漠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國有林業還為我國經濟發展開拓了空間,國有林場經營管護著我國近四分之一的森林資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億多噸,吸收大氣污染物量800萬噸,年滯塵量15億噸,一定程度上衝抵了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惡化,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

  另外,國有林場憑藉其優美景色,成為百姓休閒遊憩、度假養生的場所。黃山、泰山、九寨溝、張家界等許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歷史文化遺産都坐落在國有林場內。國有林區則是我國傳統的木材産區,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展和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貢獻。

  陷入資源和經濟危困的雙重窘境

  60多年來,國有林場和林區取得了社會公認的輝煌成就,但是,受到體制機制的制約和國家政策的影響,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和西林場地處沙地深處,距市所在地只有100多公里,但由於不通公路,吉普車也需走一天才能到達。陜西周至縣永紅林場汪家坡站由於不通電,護林員的手機無法充電。如遇緊急情況,連彙報的電話都打不成,護林員經常是趁出去巡查時,到村民家裏充充電。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國有林場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援和投資渠道,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嚴重。”楊超説,目前,有486個林場場部不通公路,170個不通電,575個不通電話,1575個存在飲水安全和吃水困難,林區民生問題突出。

  林場職工生活貧困化,且社保不健全的問題十分突出。據統計,2013年國有林場在職職工每人平均收入1.8萬元,僅為全國城鎮職工收入的35.3%。全國國有林場已累計拖欠職工工資70億元,拖欠退休金13億元。全國還分別有10.8萬和14.7萬國有林場在職職工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在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後,為解決生存問題,絕大部分國有林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經濟效益上,無法集中力量到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上來,森林結構和品質得不到有效提高。

  國有林區也陷入同樣的困境:職工社會保障水準低、收入低,自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與開發初期相比,大興安嶺林區林緣向北退縮了140多公里,濕地面積減少了一半以上。森林品質全面下降,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現有森林資源以中幼林為主,佔森林面積的62%,平均每公頃森林蓄積量為93立方米,大大低於當地未開發原始林區200至400立方米的水準。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華説,森工企業既是森林資源的實際管理監督者,又是資源的經營利用者,同時又缺乏必要的監管,企業往往為滿足短期利益,超限額採伐屢禁不止,使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

  保生態保民生的改革帶來新活力

  “國有林場改革開始以後,定為全額事業單位,按照檔案工資全額發放,每人平均每年拿到了3.5萬元。站上蓋起了平房,有些站還蓋了二層辦公樓,站點全部接通了用電,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甘肅省慶陽市蒿咀鋪林場護林員徐拴成説。

  改革以前,像徐拴成這樣的護林員工資很低,每人平均每年才七八千元,居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木結構房子裏,生産生活條件很差。徐拴成説:“以前很多職工為了生計只得外出打工掙錢,現在好了,能安心在林場守護我們的綠色家園了。”

  2013年8月,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和甘肅等7省開展了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截至目前,各地試點工作有序開展,成效初顯:江西、浙江、甘肅、山東、河北試點地區國有林場絕大部分已界定為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職工社保參保率大幅提升,試點地區在職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99%,分別比改革前提高了15個和29個百分點。

  同時,試點地區國有林場基本剝離了林場辦社會職能;林場基礎設施條件有所改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不斷加強。由於明確了事業單位屬性,試點林場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上來。試點林場2014年造林面積比2012年增加65萬畝,森林撫育面積增加120萬畝。

  “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積累的寶貴經驗為制定《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楊超説。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表示,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堅持“保生態、保民生”兩條底線。

  “新的改革方案無疑為國有林場、林區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通過完善和創新機制,使這部分珍貴的國有森林資源在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淄博原山林場場長孫建博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