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商品城,站上“網際網路+”風口

  • 發佈時間:2015-03-19 05:29:2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劉樂平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相信,這將是中國實體市場和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史上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義烏中國小商品市場董事長金方平對記者表示。在他發出這番感慨前一個小時,電子商務行業的“網上營業執照”在義烏首發,首批10家“義烏購”平臺的網商成為“持照上崗者”。

  在金方平看來,帶有鮮明義烏烙印的“網上營業執照”,折射了“義烏購”這一新型電商平臺謀求實體市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轉型的特色之路:在電商風生水起的當下,義烏想借助“義烏購”這個市場轉型的核心,把實體市場搬上網,並做大做強這個線上平臺,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融合發展。

  金方平認為,時下大熱的 “網際網路+”概念,本質上是傳統産業,經過網際網路改造後的線上化、數據化。而“網上營業執照”的頒發,正是“網際網路+”的最好實踐,也是“網際網路+”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重要落腳點。

  網商有了“身份證”

  一般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商戶的認證及監管是個難題。這次“義烏購”給網商發“身份證”,底氣來自哪?

  事實上, “義烏購”網商獲頒“網上營業執照”自有其現實基礎。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向記者表示,“義烏購”採取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構建B2R(Business-to-Retailer,商家對零售網)電商大平臺,每一個網商都實際對應一家線下實體店舖,而公司對商戶的商鋪位置、資産和經營規模、交易行為等均有良好的跟蹤記錄,對經營戶進行持續信用跟蹤和評級,設定獎懲機制,因而對經營戶的監管約束力較強。

  “網上營業執照”的頒發,相當於每一個網商都有了一個在網路平臺進行經營的“身份證”,有效做到“義烏購”上交易可管可控可溯源,這對提高“義烏購”的誠信度大有好處,商戶自然是樂見其成。

  “小商品城經過這麼多年發展,規模很大,商品極其豐富。單單是體育用品就有800多家經營戶,挑選到如意的商品對採購商來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義烏會軍體育用品中心副總經理蘇潤祥告訴記者,公司3年前入駐“義烏購”以來,嘗到網上採購的便利之後,許多老客戶已經移步線上採購。

  現在有了“身份證”,蘇潤祥的底氣更足了。“去年公司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成交額是在“義烏購”上完成的,有了網上營業執照,誠信度更有保障,今年只會更多。”

  這次頒發的網上營業執照帶有鮮明的“義烏烙印”:必須是在小商品城有實體店舖。“義烏購網上營業執照模式還不能簡單推廣到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但可推廣到義烏購‘合計劃’的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平臺。”王建軍説。

  目前,“義烏購”模式已經在全球以及中國多座城市進行了複製和推廣。2013年以來,“義烏購”啟動全球“合計劃”方案,合計劃分為海外市場合作以及全國專業市場對接兩種模式,即為合作夥伴建立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網站並對接義烏市場。

  金方平表示,“義烏購”網上營業執照的頒發,將極大推進義烏購“合計劃”的縱深發展,有利於義烏市場“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推廣實施,加速構建一個産業支撐有力、線上線下融合、覆蓋全國乃至全球的“蛛網式”市場大平臺。

  補上另一條“短腿”

  “電子商務是我們實體市場的另一條腿,兩條腿走路就是要讓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發展。”金方平告訴記者,實體市場要用“網際網路+”補上電子商務平臺的短腿。小商品城自建的“義烏購”平臺已經把中國小商品城的7萬商戶搬到網上,現在著手給商戶頒發“網上營業執照”,接下來小商品城要探索如何進行網上納稅、退稅、融資等項目,一旦落地有望解決電商平臺存在的假貨等問題。

  “過去談到電子商務,我們更多地聽到,顛覆、取代這樣的字眼,實際上融合才是真正的發展趨勢。”金方平説,“義烏購”的出發點是運用電商手段促進實體市場繁榮。相比其他電商平臺,“義烏購”線上線下融合的B2R模式更符合實體市場的特點,這才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本質。”

  “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認為,時下流行的O2O是由網際網路主導的,而“義烏購”不一樣,沒有實體市場就沒有“義烏購”。

  “R”指的是零售商。淘寶的模式是B2C、C2C,直接到終端消費者。王建軍認為,小商品價格很低,可能只有幾塊錢,從社會經濟成本來看,一個幾塊錢的東西,用物流快遞的方式來銷售,是不經濟的,所以,對日用品來説仍然需要零售商這個環節。“我們根據小商品市場‘客單價’,單個商品網上銷售成本較高的特點探索出B2R模式,這是區別與現有電子商務平臺的新嘗試。”

  王建軍認為,在國內,零售商仍然是不可或缺環節,而實體市場正是“R”——零售商集聚的地方。“我們在依託品牌實現市場走出去的基礎上,通過‘義烏購’對實體市場的全覆蓋,可以真正構建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大平臺。”

  “網上營業執照”被寄予“打造全新商業業態”的重任。金方平認為,“義烏小商品市場轉型,要創造一種電子商務新模式。義烏購“網上營業執照”正是這樣的探索,它是針對網上經營場所的執照,從上而下地關聯到線下實體市場,網上經營行為可管可控可溯源,確保電商交易誠信體系的多方位管控,搭建以誠信為核心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

  “只有創造出一種新業態才是成功。”金方平表示。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

  “義烏購”,就是網際網路+義烏的實體市場。

  金方平認為,“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是“+”後面的東西,“義烏購”的“+”後面就是中國小商品城,“能把流通渠道縮短的模式,都將會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但我還是要強調,發展電子商務,商務是根本,電子是手段。”

  所謂“手段”就是,電子商務可以壓縮流通環節。但它還是需要依託産品、流通及交易過程中的誠信保障等,而這些恰恰是線下實體市場所擁有的。“這就是+後面的內容,我認為這個更重要。”

  金方平舉例説,這次“網上營業執照”的頒發,就將網上經營主體的認證及監管納入國家市場監管及法律層面,將“義烏購”誠信體系推上一個新的高度,為以後網際網路金融等各種服務的推出打下良好的誠信基礎。“虛擬經濟通過網際網路+,更緊密地擁抱實體經濟;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將通過“義烏購”平臺網上營業執照,更緊密地擁抱實體商戶。”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義烏購”正在起飛。“‘電商+實體店+誠信保障’的模式正是網際網路+理念的堅定踐行者。”王建軍説,義烏購平臺“網上營業執照”的頒發還將推進義烏購“合計劃”的縱深發展,有利於義烏市場“走出去”。

  已經運作4個月的“新疆購”就是一例。新疆國際商貿城有限責任公司是疆內最早的國有投資興辦的專業綜合傳統批發市場,多番選擇考量後加盟“義烏購”,2014年12月16日,“新疆購”開始試運營。4000家經營戶3萬多件商品同步上線。

  該市場負責人介紹,目前,網站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就是擁有4000戶商鋪的實體市場。跟其他電商模式不同,實體市場最大的優勢就是誠信。“新疆購”模式省略了中間的眾多批發環節,減少了商品的批發成本,讓終端零售商和消費者都得到了實惠。

  2014年,“義烏購”平臺線上交易額超過15億元,日均瀏覽量超過300萬次;2015年的目標是實現交易額50億元。

小商品城(600415)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