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有林業改革如何紮實推進

  • 發佈時間:2015-03-18 05:28: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國有林業改革將朝哪個方向推進?將從哪些方面著力?針對這些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的熱點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全面部署了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經濟日報》記者就有關熱點問題,獨家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國有林業不改不行

  “國有林場林區改革勢在必行。”趙樹叢開門見山地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趙樹叢説,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加強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利用,由國家投資建立了一批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是在集中連片的國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事業單位,全國現有國有林場4855個,分佈在31個省份的1600多個縣(市、區),大多地處江河兩岸、水庫周邊、風沙前線、黃土丘陵、硬質山區等區域。國有林區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生産木材和管理森林,分別在東北、內蒙古、西南、西北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的。黑、吉、滇、川、青、陜、甘、新疆、內蒙古等9省區建立了138個國有林業局,其中87個國有林業局組成了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物種安全、糧食安全,促進國家經濟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也付出了沉重代價,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日益嚴重。

  趙樹叢坦言,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僵化,投入渠道不暢。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培育森林資源任務,雖為事業單位卻實行企業化管理,經費自收自支,“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沒有明確的支援政策和穩定的公共財政投資渠道。國有林區産權虛置,政事企不分,林區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森林資源消耗,導致可採資源枯竭、森林和濕地面積減少、自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産業結構單一、經濟轉型困難,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窘境。

  “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還普遍面臨著資源管理弱化、基礎設施落後、債務負擔沉重、職工生活困難等問題,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勢在必行。”趙樹叢説。

  堅持公益性改革方向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為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指明瞭方向,”趙樹叢説,“要堅持公益性改革的方向,堅持‘保生態、保民生’兩條底線,堅守‘森林資源不破壞、國有資産不流失’兩條紅線。”

  因而,改革的思路和目標很明確。一是保護生態,明確生態功能定位,以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功能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護好森林、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確保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加、生態功能持續增強、生態産品生産能力持續提高。二是保障民生,著力改善林場林區基礎設施和生産生活條件,積極發展替代産業,優化産業結構,拓寬職工就業渠道,妥善安置富餘職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確保職工就業有著落、基本生活有保障。三是創新體制,理順各方關係,實現政企事分開,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剝離國有林場和森工企業承擔的社會管理和辦社會的職能,創新內部管理機制,完善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森林資源監管體制,轉變發展方式。

  “通過改革,林場和林區可望增加森林面積1億畝以上,增加森林蓄積量10億立方米以上,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趙樹叢説。

  要實現這一美好願景,趙樹叢認為,改革必須把握4項原則和要求。一是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實行最嚴格的林地林木管理制度,堅決守住而不能逾越森林資源保護這條紅線。二是以人為本,維護穩定,重點解決好職工基本生活、社會保障和富餘人員安置等問題,按照“內部消化為主,多渠道解決就業”的原則妥善安置富餘職工,不採取強制性買斷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崗分流。三是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充分考慮林場和林區的不同情況,充分考慮各地實際,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不搞“一刀切”。四是地方負責,中央支援,各省級人民政府對改革工作負總責,中央加強領導和指導,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適當支援。

  改革重點有哪些

  “國有林場改革的重點主要有3個方面。”趙樹叢説。

  一是明確功能定位。將國有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於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二是合理界定屬性。分3類界定國有林場的屬性:第一類,原為事業單位的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等生態公益服務職責的,繼續按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管理,從嚴控制事業編制;第二類,原為事業單位的國有林場,基本不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而主要從事市場化經營的,推進轉企改制,暫不具備轉企改制條件的,剝離企業經營性業務;第三類,目前已經轉制為企業性質的國有林場,原則上保持企業性質不變,或探索轉型為公益性企業,確有特殊情況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其屬性。

  三是創新管理機制。在內部管理上,科學核定國有林場事業編制,用於聘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骨幹林業技能人員,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以崗位績效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製度,經營性活動實行“收支兩條線”。公益林管護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可以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面向社會購買服務。明確森林資源監管主體,由國家、省、市林業部門分級監管,對林地性質變更、採伐限額等強化多級聯動監管。將森林資源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國有林場場長實行森林資源離任審計。實施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制度,啟動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工程,合理確定國有林場森林商業性採伐量,建立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趙樹叢告訴記者,與國有林場類似,國有林區改革的重點也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有序實施“一停一轉”。在黑龍江停伐試點的基礎上,有序停止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積極推進森林科學經營,加快發展林業産業,轉變林區發展方式。這標誌著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新階段。

  二是逐步推進“一分一建”。即逐步推進政企事分開,逐步建立精簡高效的國有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剝離企業的社會管理和辦社會職能,移交給地方政府承擔。按照“機構只減不增、人員只出不進”原則,實施森工企業改制,通過多種方式逐年減少管理人員,最終實現合理編制和人員規模,逐步整合規模小、人員少、地處偏遠的林場所。

  三是積極推進“兩項創新”。即積極創新森林資源的管護機制和監管體制。森林資源管護凡能以購買服務方式實現的,要面向社會購買。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資源産權歸國家所有,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履行出資人職責。

  “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制,各級政府要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改革主體責任,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責任到位,強化一把手責任。2020年前要全面完成改革任務。”趙樹叢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