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信北郵大數據項目獲2014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發佈時間:2015-03-18 01:33:0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林軍)近日,由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信北郵公司創始人廖建新博士主持,東信北郵和北京郵電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行動通訊服務精細化運營中大數據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2014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已經是東信北郵在廖建新博士的領導下第三次榮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一中國通信行業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另外兩次分別發生在2003年和2007年。目前,該項目已被工業與資訊化部推薦申報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
該獎項進一步確立了東信北郵在行動通訊服務和大數據領域的技術引領者形象和技術專家地位,充分證明了東信北郵在新技術創新、新産品開發、新業務提供以及新市場拓展方面的領先優勢,預示了東信北郵在科技飛速發展和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持續創新、不斷進取的強大生命力。
該項目于2005年立項,當時行動通訊資訊服務的運營模式正向注重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的精細化運營模式轉變。數據挖掘與商業智慧等大數據相關研究剛剛起步,而在動態複雜的海量數據處理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技術及産業化應用。該項目研究並應用大數據關鍵技術,對行動通訊資訊服務領域持續生成的業務數據、用戶數據和網路數據進行融合、整合與分析挖掘,並將分析結果和知識應用於服務提供及運營實踐中,實現了如下精細化運營的目標:發現用戶潛在需求,提供精準有效的個性化服務;支援精細化管理運維,提升系統穩定性及服務品質。
項目歸納了行動通訊資訊服務精細化運營中大數據處理的需求,據此創建了大數據精細化運營系統架構(VASLOSA),在此基礎上對行動通訊資訊服務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和支撐技術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在大數據挖掘技術層面,針對該領域中大數據多樣性和價值密度低的特點,研發了高維數據自組織檢索與可視化、海量流數據相關性分析、異構本體數據語義識別等關鍵技術,有效發現了數據集內部隱藏的關聯網,實現了結構/非結構化數據的去粗取精,從數據中獲取新知識,滿足了行動通訊資訊服務精細化運營中大數據快速資訊檢索、時間序列流數據的規律發現和領域相關的知識獲取等需求。
在大數據支撐技術層面,針對該領域中大數據數量巨大、高速産生及易變性的特點,研發了異構數據採集整合、海量數據多路徑併發傳輸、支援Hadoop和Storm整合的統一計算存儲環境、服務資源虛擬化與自組織編排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實時與非實時數據整合、線上與離線數據處理融合,解決了在大數據處理的時間、空間以及數據量複雜性方面的巨大技術挑戰,滿足了行動通訊資訊服務精細化運營中對大數據進行高可靠與強實時的採集、傳輸、存儲和計算的需求。
基於上述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項目率先設計實現了飛信、農信通業務的精細化運營服務系統,以及綜合行銷平臺、增值業務運維管理系統等行動通訊資訊服務運營平臺系統,在國內率先提供了飛信、農信通、手機閱讀商業智慧、彩鈴深度運營、電信和移動網際網路綜合流量經營等基於大數據的行動通訊精細化運營服務和解決方案。
項目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總體技術水準居國際先進行列。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38項,其中60項已授權;發表SCI檢索論文21篇,EI檢索論文55篇;獲得電腦軟體著作權34項。項目産品已在全國實現大規模商用,共取得銷售收入27.71億元,創造利稅10.55億元,為4億手機閱讀用戶提供了個性化圖書推薦、精準行銷等服務,為6700萬農村用戶提供了精準有效的農信通資訊服務,為3.5億飛信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好友發現等服務,同時也為運營商的多種行動通訊資訊服務提供了精細化運營、流量經營和深度運營的有力支援,使運營商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服務品質。
項目為行動通訊資訊服務領域大數據的應用探索出了一條可行之路,為我國建設基於大數據關鍵技術、支援精細化運營的新一代行動通訊資訊服務體系做出了直接、巨大的貢獻,有效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服務品質,取得了巨大的間接經濟效益,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各級相關政府、專家、運營商、農民用戶的高度評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