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錢 放權 放心
- 發佈時間:2015-03-17 09:25:12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著簡政放權、專項轉移支付“瘦身”,山東加大財權“下沉”力度,為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提供財力支撐。2014年,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976.5億元,佔轉移支付比重達到61.2%,比上年提高9.6個百分點;縣級財力佔全省財力比重達到64%,比2012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
據山東省財政廳新聞發言人王晶介紹,通過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山東的財政支出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對民生的投入不斷加大。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中直接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達4168億元,比上年增長8.7%,高於支出平均增幅1.4個百分點;民生支出佔比達到58.1%,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群眾受益——活錢多了,百姓樂了
今年82歲的管榮財是蒙陰縣岱崮鎮尹家洼村農民,他有三個愛好:一是打牌,二是聊天,三是遛彎,一天不活動,就不得勁。
現在好了,他的這三個愛好,在家門口都得到了滿足。去年,村裏申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把道路硬化了、亮化了,把村裏凈化了、美化了,還建了個文化廣場。這不,中午時分,老管來到廣場,在冬日的暖陽下扭扭腰,甩甩胳膊。
對鄉村環境整治,老管打心眼裏擁護。“政府搞這個活動,好得很,把咱村弄得像城裏一樣美,咱住著多舒坦!”老管笑呵呵地説。
走進沂蒙山區,讓人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沂蒙的鄉村,變得乾淨了、漂亮了!春節前夕,記者來到蒙陰縣岱崮鎮,映入眼簾的是平坦寬闊的水泥路、設施完善的村文化廣場……“以前,大夥賣桃就愁路不好。現在路修好了,客戶來了,價格也高了。”尹家洼村黨支部書記公茂剛指著新修的水泥路告訴記者。
據蒙陰縣財政局局長李波介紹,近3年來,蒙陰縣累計投入資金3.85億元,新增農村公路里程467.8公里,50戶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
除了農村公路和鄉村環境外,記者發現,在蒙陰縣,最好的建築不是學校便是醫院。在蒙陰縣野店鎮中心小學,孩子們剛剛考完試放假了,老師們正在做最後的整理工作。校長李太成告訴記者,去年學校新蓋了鍋爐房,教學樓和宿舍樓都送上了暖氣,孩子們冬天上課不再凍手凍腳了。目前,新的學生宿舍樓正在蓋,等投入使用後孩子們還能住得更寬敞些。
記者採訪發現,山東通過專項資金管理改革,把原來用於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資金退出來,把原來不該政府支出的資金收回來,集中財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支出,讓廣大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據山東省財政廳預算處副處長單哲介紹,今年,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山東將扶貧投入由上年的4億元增加到8.45億元,力爭用3年時間覆蓋全部7003個省級貧困村。通過存量調整、增量傾斜,安排資金15億元,計劃用3—5年時間,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將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元,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每人平均經費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
基層滿意——財力強了,財權大了
來自江西省南昌市郊區的農民工於鳳麗做夢也沒想到,如今在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打工竟能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這不,在十六里河中學讀初一的女兒楊佳怡,還享受到了“三免一送”的待遇,這讓她倍感欣慰。
市中區財政局局長程偉告訴記者,所謂“三免一送”,即免校服費,免書本費,免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費,贈送學生安全保險。區財政僅此一項就投入資金129.56萬元,切實保障了非本市戶籍學生權益。
據了解,山東在全國率先推行了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從2014年起,山東省財政完善了縣級基本支出需求測算辦法,對常住人口多於戶籍人口的農業人口流入縣,將公共衛生、公共文化、保障性住房以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8類基本支出需求,由原來按戶籍人口測算改為按常住人口測算,相應增加吸納農業人口較多縣的標準支出需求4億多元,有力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通過清理壓減專項和改變分配方式,著力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真正使財力下沉、向基層傾斜,增強了基層財政調控能力,使基層有財力來統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來辦一些像提高鄉鎮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公務人員及教師津補貼水準這樣,過去想辦但沒有能力辦的大事。
在蒙陰縣野店鎮採訪時,該鎮黨委書記王中華告訴記者:“這兩年教師的工資是漲得最快的,而且鄉鎮教師工資是最高的,比縣城裏的公務員還高!”王中華説,在鄉鎮當老師時間長一些的,每月收入都能達到4000元以上,比2011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給基層教師和公務員漲工資,以前縣裏是有心無力,只能記在賬上漲‘數字’。現在縣裏自主支配的活錢多了,不僅還了往年的‘欠賬’,還明顯加大了對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蒙陰縣縣委書記朱開國介紹説,去年10月剛剛落成的縣人民醫院,門診、住院面積比原來擴大5倍,十里八鄉的百姓看病方便多了。
今年,山東省財政新設立激勵性轉移支付20億元,啟動實施激勵性財政政策,將新增轉移支付資金與轉方式調結構掛鉤,根據各地服務業發展、節能減排、城鎮化建設以及經濟發展品質效益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分配,引導各地聚焦經濟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促進實現工作指導重大轉變。
“激勵性轉移支付的設立,一方面,引導各地將主要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更加重視經濟發展品質;另一方面,增強了基層政府統籌安排財力的能力,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表示。
部門支援——專項少了,資金多了
“專項雖然減少了,但資金卻增多了。”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劃財務處調研員張恒新告訴記者,今年省財政安排4.53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31億元,加大食品藥品抽驗和風險檢測力度,以支援“食安山東”建設,提高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和執法能力,讓山東這個全國的“菜籃子”更安全。
“雖然改革表面上看好像限制了一些部門分配資金的權力,觸及了一些部門的利益,但從本質上看,能促使部門轉變思想觀念、加快簡政放權步伐,從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山東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陳東輝表示,清理壓減出來的資金所保障的重點更加突出,能集中更多的財力辦大事,改革最終贏得了部門單位的理解和支援。
以水利專項資金為例,在以前的省級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中,涉及水利的有24項,分佈在水利、農業、環保等多個部門。2014年以來,山東省結合預算編制,將支援水利發展的資金集中起來,整合為5個專項。
雨洪資源利用工程便是其中的一項。2014年,山東整合水利專項資金,啟動實施了雨洪資源利用工程,通過實施大中型水庫增容等工程建設,促進水資源高效永續利用。項目實施後,可新增興利庫容35.14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億立方米。2014年,省級安排資金10.02億元,帶動市縣投入35.96億元,支援實施4座大中型水庫增容、新建14座平原水庫以及沭河東調工程,預計新增供水能力6.15億立方米。2015年,省級預算安排資金12億元,在繼續支援已開工項目基礎上,計劃新開工15個項目,預計新增供水能力4億立方米。
據介紹,2015年,山東大幅壓減或取消了投向競爭性領域的專項資金,集中資金25.28億元,支援設立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創新發展、資本市場發展、城鎮化建設等14隻政府性引導基金,加上市縣政府出資建立基金,力爭全省吸引社會資本1000億元,共同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創業創新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據了解,在專項資金管理改革的帶動下,山東省其他各項財政改革也都有序推進並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形成了“1+7”的財稅體制改革制度體系。“1”,就是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新一輪財稅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7”,就是以省政府名義印發的深化預算改革、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等7個配套制度辦法,為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隨著這些制度辦法的落實,山東省財稅體制改革的藍圖將逐步變為現實,並力爭在全國率先建立現代財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