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成長的新風口

  • 發佈時間:2015-03-16 13:31:39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

  投資新常態、挖掘成長黑馬,你還埋首在80倍平均市盈率的創業板嗎?

  最前沿的市場“捕風者”會告訴你:創業板已經OUT了!開年以來,已有數十隻基金爭相涌入新三板市場,在目不暇接的股價飛漲背後,這裡可能已經開啟了今年最重要的新投資風口。

  新三板快速升溫

  新三板,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被稱為“新三板”。

  長期以來,由於新三板市場的投資門檻較高,個人投資者的進入門檻高達500萬元,市場的交投並不活躍,是遠離普通投資者視野的“域外之地”。 在2006年-2012年的試點運作6年期間,該市場共計完成股權融資59筆,融資額合計22億元。

  直到2013年,新三板市場才出現啟動跡象,當年共完成股權融資10億元,相當於過去6年的一半。

  但真正的變化發生在2014年。2014年1月起,新三板擴大試點,面向全國所有中小企業;2014年8月做市商交易制度在新三板市場推出。這引來各路資金陸續涌入,新三板市場也悄然升溫。2014年僅前11個月,新三板就完成了股權融資219筆、共計110億元,較上年翻了10倍。同時,掛牌企業大幅擴軍,到年底,掛牌公司增至1572家。

  然而,真正的井噴發生在今年新年之後。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數量超2000家。來自東吳證券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共有408隻新三板股票在二級市場有交易發生,累計成交5.30億股,成交金額35.81億元。

  造富效應不輸創業板

  更讓人咋舌的是新三板帶來的快速造富效應。

  僅在今年頭2個月,已經有6隻新三板股票漲幅超過10倍,漲幅超過一倍的股票更多達160隻。2月27日,新三板首只百元股——麟龍股份誕生。“塊頭”最大的新三板公司九鼎投資,其總市值已接近300億元,與創業板的大市值公司相倣。

  有媒體統計,僅在3月6日當天,5隻新三板個股包括瓷爵士、維恩貝特、冰洋科技、汽牛股份、永繼電器,漲幅都超過了100%。瓷爵士在3月6日這一天一舉上漲353.4%,一天上漲14.03元。

  令人目眩的造富效應,進一步推升了新三板的活躍度。

  今年2月,共有128家企業登陸新三板,分佈于9個Wind一級行業、26個省市自治區。新掛牌企業總股本64.2億股。可流通股本16.42億股。當月,共有34家企業公佈了定增計劃的董事會預案(預計募集資金7.29億元)、50家企業的定增預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預計募集資金11.58億元)。

  做市商制激活新三板

  對於許多普通投資者來説,新三板市場仿佛一夜躥紅。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業內人士認為,從2014年8月開始引入新三板市場的做市商制度,應該是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2014年8月,證監會正式允許證券公司和符合條件的非券商機構,使用自有資金參與新三板交易,持有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通過自營買賣差價獲得收益。困擾新三板市場多年的流動性問題逐漸得到解決。

  興業證券分析師紀雲濤形容:“做市制度啟動後,寂靜三板變鮮活。”

  由於做市商連續雙向報價提高了股票的流動性和交易的連續性,使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顯現。做市商在對公司投資價值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供報價,再經過競爭性的報價和市場雙向選擇,推動股票價格不斷地走向公司內在和公允價值。

  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公司只有43家,到了2015年3月6日,此數量已經達到177家。與此同時,把做市制度剛推行的一週(2014-8-25到2014-8-29)與最近完整一週(2015-3-2到2015-3-6)的交易數據進行對比會發現,前者的做市股票交易量為1269萬股,交易額為9289萬元;後者的做市成交量為1.6億股,成交額為18.45億元。可以看到,做市制度推出以來,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均急劇上升。

  做市制度推動下,新三板做市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在去年新三板做市制度剛推出時的第一週,做市轉讓整體法市盈率為21.27,市凈率為3.75;而截至3月6日的一週裏,做市轉讓整體法市盈率為37.73,相比第一週增加77.38%,市凈率為6.30,相比第一週增加68%。

  做市商制度推出初期每日僅有30余只股票成交,而今年2月每日約有百隻股票實現成交。成交金額超千萬元的大單頻頻現身,帶動做市股票股價不斷上漲。僅2月就累計成交5.30億股、成交金額35.81億元。

  相關新聞

  取道新三板基金搶搭投資快車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欣)新三板的造富效應不僅帶來大批機構投資者的積極介入,更引來無數中小投資者的競相圍觀。由於新三板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門檻高達500萬元,那麼普通投資者有什麼途徑能夠分享到這一新興市場的高成長?據記者了解,參與新三板基金可能是當前最為可行的方案。

  自去年寶盈基金推出第一隻新三板産品以來,基金子公司、券商以及私募紛紛涌入。但目前僅有私募類産品,如券商、基金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等機構能夠參與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私募類産品的投資門檻一般在100萬元以上,雖然門檻較高,但較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新三板需要達到的“證券賬戶資産在500萬元以上”這一條件來説,已降低了不少。

  有消息指,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吸引資金快速涌入,每月都有十幾隻甚至二十幾隻新三板基金成立,有的基金在募集時出現“秒殺”現象。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付柏瑞分析説,個人投資者的開戶門檻是500萬,之所以如此規定也是為了保護散戶。以往新三板沒有做市商制度,市場連定價都沒有,不知道公司究竟值多少錢。這對於散戶並不具備辨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而500萬的投資者從財富角度具備更大的承受力,而且專業性也更強。

  隨著新三板成指及新三板做市商指數的出臺,相關的法律監管趨於健全之後,投資者門檻有望降低。據了解,目前至少已有5隻公募基金産品上報到證監會裏,但應該是在實現了降低投資者門檻和競價交易等先決條件後,才會有公募基金的産品出來。

  相關分析

  新三板醞釀製度紅利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欣)制度創新是推升新三板投資熱度的重要因素。記者獲悉,今年新三板市場還在醞釀更進一步的制度創新舉措,制度紅利的釋放也被機構投資者視作新三板今年最重要的掘金點。

  今年2月13日全國股轉公司和中證指數公司聯合發佈公告,公佈全國股轉系統首批兩隻指數編制方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份指數(指數簡稱:三板成指,指數代碼:899001)、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成份指數(指數簡稱:三板做市,指數代碼:899002),定於2015年3月18日正式發佈指數行情。

  興業證券分析師紀雲濤分析認為,未來分層管理有望在新三板推出。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掛牌公司的差異逐步顯現,單一的市場層次已逐漸不能滿足新三板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掛牌公司進行分層管理成為必然。

  同時,轉板機制落地。證監會多次提出加快推出從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政策,或將2015年實現,已掛牌企業到時可通過轉板制度進入創業板特殊板塊交易,轉板通道的打開將為新一輪的新三板投資熱“添柴加薪”。

  更令人期待的,是新三板投資門檻有望降低。紀雲濤認為,目前投資的高門檻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做市商制度全面鋪開以後,投資門檻將可能會降低,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將極大地提高交易活躍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