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市場為啥失衡

  • 發佈時間:2015-03-13 04:29:3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梁建剛

  兩會期間,出境消費的話題備受關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出境遊規模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日本馬桶蓋賣斷貨、南韓免稅店擠滿人……從見諸媒體的各種報道中,中國遊客的形像是“走遍全球,買遍全球”。

  經濟學研究資源如何配置,消費者向天平一側的傾斜,便意味著另一側出現了問題。想想也是,中國名川大山不少,城市購物中心硬體也越來越好,有些甚至比境外的更時尚。問題恰恰在於,伴隨國人出遊意願和規模的不斷上升,選擇境內遊的比例相對於境外遊反而下降呢?

  再回到旅遊産品的供需兩側來説,需求側的熱情無需懷疑,也就是説,是我們境內旅遊市場的供應側出現了問題。綜合來看,至少有三點。

  首先是産品線的設計比較粗放。縱觀國內旅遊,可供選擇的品種不少,可實踐體驗,多是走馬觀花瞧一瞧,這在團遊中尤顯突出。周邊不少朋友談起跟團旅遊就説,“風景倒是不錯,可太趕,導遊一直在催。”

  説産品線粗放,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缺乏細分市場。同樣是遊某個地方,有的人可能喜好“到此一遊”,有的人可能更愛“慢慢欣賞”;有的人喜歡“城市景觀”,有的人可能更愛“看博物館”。如果我們能把産品分得再細一點,針對不同需求開發得再深一點,消費選擇自然也會“類分”,可提供的服務也更能更有針對性,結果可能皆大歡喜。而旅遊産品粗放的問題,在境內遊産品上表現顯然更加突出。

  其次就是境內旅遊體驗度不佳,尤其是在服務保障方面還遠遠不能適應。説起境內旅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景區的摩肩接踵、廁所的環境惡劣,加上屢受詬病的門票漲價、飯店宰客等。相比之下,很多成熟的境外旅遊城市,服務更為規範,細節更為週到。從目前為看,境內旅遊綜合環境的改善還需假以時日。

  其三就是購物差價問題。像去年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去日本、俄羅斯等地消費,光匯率一項就實惠多多。至於化粧品、奢侈品,在國外的售價可能不到境內的一半。國人青睞出境掃貨,實際也是在做了成本比較後的明智之選。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簽證門檻的降低,未來選擇出境遊的人肯定還會更多,這是好事。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境內旅遊的吸引力,以此實現中國旅遊經濟的境內境外“雙輪驅動”,何樂而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