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顆鑲嵌嶺南的璀璨明珠

  • 發佈時間:2015-03-12 05:33:0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東莞塞車,世界缺貨”,東莞在全球化經濟格局中,已成了中國經濟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晴雨錶。除了地緣優勢和歷史積澱,人們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一個詞——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這儼然已經成為東莞的新城市精神,一顆閃耀嶺南的璀璨明珠。

  作為廣東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東莞率先提出了突出政府引導,優化創新驅動政策環境;突出産業發展,加強科技支撐;突出企業主體,提升創新能力;突出載體建設,健全創新體系;突出開放融合,集聚創新資源的氣勢;突出機制改革,促進科技金融産業融合,為東莞科技創新保駕護航等六個方面強化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

  2014年東莞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增加值953.31億元,增長16.3%,比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219.54億元,增長13.9%,比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5.1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335.99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36.98%,同比增長13.13%,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6912件、授權量1624件,分別同比上年增長7.1%和8.6%,在全省排第4和第3位;2013年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大幅增長32.4%,2014年預計增長超過20%,投入強度預計達到2.25%,連續9次被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並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市稱號,2014年東莞在《福布斯》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評比中名列第11位。

  

  東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強化科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作用,在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同時,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了建設全省科技和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創新型經濟強市的目標,制定出臺了《東莞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科技金融産業融合的意見》等文件,不斷優化整合科技創新系列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間東莞每年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對重大專項、創新平臺、智慧財産權、技術改造等環節加大扶持,並建立了從項目立項審批到專家評審再到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和管理問責等一整套較為完備的監管制度。

  聚焦新興産業發展,在智慧工業機器人雲計算大數據管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可見光通信技術及標準光組件、移動互聯關鍵技術與器件、3D列印、計算與通信整合晶片等新興産業領域,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以重大科技專項帶動新産業技術突破。突出産業發展,加強科技支撐,大力加強科技與産業結合,以科技創新驅動産業提升。聚焦傳統産業升級,積極推進實施“數控一代”示範工程,在電子製造、印刷包裝等6大行業開發了10類以上的關鍵裝備,開展了5000多臺套的行業示範應用;啟動“機器換人”計劃,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億元對企業進行資助;加快電機能效提升及注塑機節能改造,至2014年底完成電機能效提升75萬千瓦,注塑機節能改造5070標準臺。聚焦科技産業園區,建設了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産業園、兩岸生物技術産業合作基地、台灣高科技園等重點科技園區;設立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籌建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組建東莞佰騰智通專利運營有限公司,搭建科技金融産業資訊共用平臺,籌建智慧財産權交易服務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

  

  科技創新給東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突出企業主體,提升創新能力,讓這顆夜明珠熠熠發光。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作為關鍵來抓,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成果轉化,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東莞以項目實施提高核心競爭力,圍繞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的需要,引導企業實施工業攻關、技改技創、專利促進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推動企業建設研發機構,調整優化企業研發機構支援辦法,穩步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全市已建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364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落實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抵扣政策,2014年加計算扣除額約19.6億元,減免所得稅約4.9億元,同比增長100%;實施研發投入獎勵,2014年對746家企業獎勵2108萬元。培育創新型企業,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目前全市有效國家高企755家;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給予重點傾斜支援,認定了首批22家市創新型企業。

  把載體建設作為科技創新“築巢引鳳”、“孵化育成”的平臺。突出載體建設,健全創新體系。著力打造重大創新引擎,投資近30億元建設大學創新城,吸引高校院所來東莞建設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作為東莞加快産業轉型重點打造的“三大增長極”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即將竣工;積極推進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負氫離子源設備已順利進入隧道安裝。

  著力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採取校市地合作的方式,與國內高校院所合作組建了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等23個新型研發機構,已為2萬多家企業提供産品研發、設計、檢測等服務,承擔406項科技項目,孵化出140多家高科技企業。著力推動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全覆蓋”和“雙提升”計劃,提升孵化器建設數量和服務水準,全市已建孵化載體20多個,其中有6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居全省前列。

  

  吸引全世界的光彩是東莞突出開放融合,集聚創新資源的氣勢。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廣泛集聚創新資源。一方面,積極開展與國內高校院所的産學研合作。主動“傍科技大款”,拜訪聯繫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尋求支援與合作;市科技部門每年組織企業前往高校院所對接,目前已與全國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緊密的産學研合作關係,並組建了31個省部産學研示範基地、10個省部産學研創新聯盟,引進了567名科技特派員。

  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市領導帶領企業代表團出國開展科技合作和經貿交流;全市建設了21個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每年策劃舉辦一屆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周,為企業和相關機構與海內外開展科技合作搭建平臺,2014中國(東莞)國際合作周吸引了超過6萬人次參與,達成合作意向近200個,大大推動了東莞和廣東國際科技合作的開展。同時,以科技合作為途徑,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端創新科研團隊,目前全市成功引進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22個,引進數量居全省第三位,並啟動了市級創新科技團隊的引進工作,首批共有8個處於産業技術發展前沿的創新科研團隊項目獲得立項資助,促使一批優質科技項目落戶。

  

  突出機制改革,促進科技金融産業融合,為東莞科技創新保駕護航。東莞是廣東省首批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以及全國第二批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他們改變以往大多由市財政進行直接資助的做法,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新機制新模式,更多地利用財政杠桿撬動金融資本投向科技創新。

  建設東莞民間金融街,引導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擔保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集聚發展、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設立産業升級轉型及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總規模20億元,已參股設立了3個子基金,引導更多的風險投資機構落戶;支援科技信貸,設立東莞銀行科技支行、浦發銀行科技支行兩家科技支行,設立企業信貸風險準備金和貸款貼息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援科技支行為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目前兩家支行已累計為科技企業提供超過2億元的信用貸款;推動無形資産質押融資,全市純專利質押融資貸款額累計達到1.12億元;對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給予專項扶持,已推動15家科技企業在國內上市、14家企業登陸“新三板”;實施專利保險試點和科技保險試點,對投保的科技企業給予保費補貼,就建設多層次的專利和科技保險市場進行了先行探索。

  “六個突出”如東莞科技創新的六個棱面,折射出東莞科技創新的新成就、新局面和新機遇。面向經濟發展新常態,東莞將圍繞中央和廣東省的工作部署,振興精神,搶抓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打造創新型經濟強市為目標,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力爭走在全省前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