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數量輕品質:專利申請豈能成“面子工程”
- 發佈時間:2015-03-12 05:32:1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王飛)“這幾年高校專利申請中,有一種重數量輕品質的傾向,導致一個怪現象産生:申請專利不僅不要錢,還給申請人員發補貼。學校的專利數量是上來了,但其中有用的專利又有多少?”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劉昌俊委員的一番感嘆,不經意間引導了當天他所在小組討論的話題。
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汪鵬飛委員接過話頭:“不僅高校這樣,科研院所也這樣:片面追求專利申請數量。科研人員申請的專利既可以當成果還可以用來跑項目和評職稱。專利多了,申請人高興,單位也高興,皆大歡喜。可就是沒人關心專利品質和轉化問題。”
“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不奇怪”,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景虹委員分析認為,近幾年政府過於追求專利數量和規模的做法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專利數量,直接給當地科研院所和企業攤派專利申請任務,甚至對專利申請數量多的機構進行補貼和獎勵。”
他認為,片面追求專利數量而忽視其品質,直接導致專利申請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研究機構和企業粗製濫造的“垃圾專利”多了,含金量高的專利卻少了,專利的轉化率自然走低。
據《2012年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2012年中國創造水準及科技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比重只有15.7%;教育部2011年發佈的《中國高校智慧財産權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平均計算,高校的專利轉化率只有5%。
在李景虹看來,遏制“垃圾專利”申請已經刻不容緩。政府主管部門要調整現有思路,出臺針對性措施,注重專利申請從數量向品質轉型。“比如適當提高專利受理的門檻,減少‘垃圾專利’的數量;還可以適當提高專利審查標準,以倒逼申請專利的品質提高。”
“提高專利轉化率,更應該注重相關制度設計”。汪鵬飛分析:“高校、研究院所為什麼不關注專利轉化問題?還是這些機構的科研評價制度導向出了問題,應該加大專利轉化環節在科研人員考核體系中的權重。”
參會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委員一直關注專利轉化問題。在他看來,提高專利轉化率,還需充分運用專業機構等市場化手段提升智慧財産權運用能力,特別是在專利産業化上下工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