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湄公河次區域“交通走廊”欲釋放經濟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3-11 20:38: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昆明3月11日電(記者侯文坤)經中國雲南省河口縣南溪河上的中越鐵路大橋,在雲南裝車的360噸化肥日前順利發往越南老街省、海防港。這是百年滇越米軌鐵路今年的首列國際聯運化肥專列,這批外貿化肥共12000多噸,將補充越南春播期化肥市場的需求。

  昆明鐵路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1日,中越國際鐵路通道雲南段全線貫通,中越邊境河口口岸形成了準軌和米軌鐵路並用的運輸格局,邊境貿易日漸升溫。

  11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第一次全體大會上,來自中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等區域鐵路聯盟六個成員國,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的代表,就加快形成鐵路聯盟的運作機制,推動區域鐵路運輸一體化進行了討論。

  中國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傅選義説,湄公河區域鐵路合作由來已久,滇越鐵路1910年正式通車,便開啟了區域鐵路合作的序幕。近年來,日趨頻繁的區域鐵路領域的合作,為實現湄公河區域鐵路更大程度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條件。

  據介紹,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GMS)下的政府間鐵路合作組織,于2014年8月正式成立,致力於加快推動區域內各國鐵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牽停泳濟合作機制起始於1992年,在過去的20餘年,GMS經濟走廊建設成效顯著。2014年,僅中國西南省份雲南與GMS國家進出口總額就達到110.6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4%。

  面對不斷深化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需求,與會的各國官員和業內人士指出,GMS各國的互聯互通水準仍然較低,制約了經濟走廊建設,打造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網路正成為緩解經濟發展瓶頸制約,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制定了大規模鐵路建設規劃,帶動並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一位來自越南的與會官員説,大湄公河流域部分國家基礎設施缺乏,聯通不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穩定的經濟合作,依賴可靠的交通基礎設施,GMS合作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推進區域內各國交通基礎設施上的無縫對接,實現交通一體化。”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董事會輪值主席、柬埔寨公共工程與運輸部次長吳宋説。

  作為GMS合作的推動者,中國一直積極參與GMS交通一體化進程。目前,中越鐵路雲南段已全線貫通,中緬鐵路與中老鐵路雲南段也正順利推進;中國連接GMS各國公路網的雲南境內段已全部實現高等級化;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通航南亞、東南亞25個城市。

  吳宋表示,區域鐵路網路建設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跨地區、跨國界的系統工程,目前要形成區域鐵路網路還存在不少缺失段,此外各國相關的技術標準、操作流程,還不能完全相互相容,亟需形成一個相互認可的、統一的標準,讓鐵路運輸網路更加順暢。

  “要提升國際鐵路聯通水準,不能與各國國內的機制、投資等割裂開來,必須當成一個整體。”亞洲開發銀行首席專家吉姆斯説,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直接拉動作用,尤其鐵路基於其運輸特點,在未來國際運輸中,更有助於形成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間以及次區域外高效、安全、環境可持續的客貨運輸。

  傅選義建議借鑒鐵路國際組織的成熟經驗,儘早形成區域鐵路聯盟的運作機制。在具體項目實施中先形成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路網規劃,並在加快推動鐵路網建設的同時,著眼于未來鐵路網聯通後的客貨運業務開展鐵路聯運規章、清算辦法等規則的制定,為鐵路聯盟的正常運轉奠定基礎。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GMS各國出於自身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所提出的共同願望。”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區域交通便利化技術專家劉金鑫認為,隨著互聯互通的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互利合作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