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先漲後降秒到卻缺貨 網民叫苦:網購維權難
- 發佈時間:2015-03-09 11:20:00 來源:西海都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到的商品與網上介紹不符、電子産品是山寨貨、退換貨障礙重重、給了中差評遭賣家威脅……“3·15”即將到來,網購維權再度成為網民討論的熱點。
價格先漲後降 秒到卻缺貨
2014年11月初,市民蔣先生在某品牌網店看中了一件衝鋒衣,售價699元,他準備在“雙十一”折扣時購買,沒想到過了幾日,衝鋒衣變成了五折預售款,價格也隨之漲到了1308元。
考慮到五折後的價格比原價便宜幾十元,“雙十一”當天,蔣先生熬到淩晨才搶到一件。第二天,對方提示已發貨。沒想到,半個月過去了,蔣先生都還沒有收到衣服,多次詢問店家後,蔣先生得知,他秒殺到的那件衝鋒衣因缺貨,只能申請退款。
“從我自己的經歷看,網店秒殺的東西不靠譜,很多店家都是提前提高商品價格、誇大宣傳,誤導了不少消費者”。蔣先生説。
折扣化粧品讓“面子”受傷
除了服裝、電子産品外,備受女性青睞的化粧品也成為網購的熱門。記者調查發現,與化粧品專櫃的價格相比,網店給出的價格很有優勢。以一款晚霜為例,網上售價為340元,而專櫃商品價格則是620元,幾百元的優惠讓眾多女性心動。
省城姜女士看中了一款名為“小黃油”的化粧品。專櫃賣460元,姜女士覺得價格有些高,她上網搜索後選擇了一家自稱百分之百正品的店,以175元的價格買了一瓶。
用了三天后,姜女士臉上開始起紅疹子,紅腫發燙,停用化粧品兩周後才有好轉。隨後,她按照網上的方法鑒別“小黃油”的真假,發現與正品確實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姜女士只好自認吃虧。
網購電子産品售後難保障
很多市民喜歡從網路上購買電子産品,但網上購買的電子産品出現品質問題時,維修和售後服務卻是個難題。
市民馬先生在微網志上抱怨,2014年2月份他在網上買了一部蘋果手機,對方稱是港貨,所以沒有發票。用了不到半年,手機頻頻當機,馬先生拿到售後維修,工作人員要他聯繫店家。
馬先生找到店家,店家以各種理由推脫,耗時一個多月,馬先生只好放棄。“電子産品的維修太麻煩,沒發票專賣店不給修,寄回去又需要郵費,來回折騰的錢都夠買部新手機了。”馬先生無奈地説。
網購商品維權難
隨著微信朋友圈微店和海外代購的盛行,進口奶粉、保健品成為代購熱點,但一拿到全是外文的包裝和説明書,就讓買主犯了愁,看不懂外文,在網上又搜尋不到相關資訊,怎麼判斷它是真是假?
市民陳女士在一家微店裏購買了兩罐澳洲進口奶粉,用了不久卻發現奶粉結塊、味道和包裝也與此前購買的同款奶粉有所不同,陳女士找到賣主理論,卻被賣主拉黑。陳女士撥打消費者投訴電話後,卻因為缺乏證據和交易記錄,投訴不了了之。
遇到網購中的這些煩心事,不少市民表示,網購維權過程其實很難。如果把商品退回廠家,只要商品沒有明顯損壞的痕跡,消費者很難要求退、換貨,還需要自己承擔來回的運費。
若是撥打店家所在地的消費投訴電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面對維權成本高、維權過程複雜的問題,市民買到不滿意的産品時,只能選擇沉默。
面對網上形形色色的狂歡日、購物節,不少人被貼上“剁手黨”和“敗家”的標簽,網購的便捷和價格優勢,讓它收穫了不少粉絲。然而,與此同時,網購投訴數量越來越高,網路購物容易、維權難的現狀傷透了網購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