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3D列印産業體系有望明年建立 力爭技術與國際同步
- 發佈時間:2015-03-02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北京3月1日訊 記者黃鑫報道: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昨天印發《國家增材製造産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製造産業體系,産業銷售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30%以上,整體技術水準與國際同步。
增材製造也就是“3D列印”,是用數字技術材料印表機來層層“列印”出物體的新技術,目前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已很多,並在珠寶、鞋類、建築、汽車等領域有所應用。
近日,3D列印在航空航太領域應用的消息頻頻傳來。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宣佈成功試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出部分發動機複雜、關鍵、重要零部件,世界首臺3D列印飛機引擎亮相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航空展。《計劃》也強調,特別是在航空航太等直接製造領域,我國3D列印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市場份額。
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我國3D列印産業規模2013年為20億元左右,2014年達37億元左右,翻了近一番。“《計劃》裏提到的産業銷售收入年增速達30%的目標是很有希望實現的。”賽迪顧問裝備産業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鎵垠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儘管目前我國3D列印的金屬産品還不能大規模應用於工業生産,整機銷售不太會出現爆髮式增長,但整個産業包括整機、材料、産品、服務等,而我國在材料和服務方面有很大的市場提升空間。同時,《計劃》發佈也將帶動一部分投資者進入3D列印産業,促進整體産業的發展。
《計劃》提出,要著力突破3D列印的專用材料,尤其是針對航空航太、汽車、文化創意、生物醫療等領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專用材料。對此,王鎵垠表示,材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3D列印不能大面積應用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各類適用材料,尤其是金屬材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3D列印材料的性能直接決定成品的性能和品質,並進一步影響後續工藝,直接影響生産成本和成型效率。
“相對國外來説,我國3D列印産業總體落後,並且在不同領域有較為嚴重的發展不平衡。”據王鎵垠介紹,目前我國3D列印在軍工應用的領域發展最為先進,如複雜合金零部件成形等,但沒有形成産業化;在生物醫學領域遠遠落後於國外,距離列印具有生物理化性質的組織乃至器官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常見的個性化消費、創意産業等領域,企業眾多但很少有獨特的技術優勢,而且運動元器件與控制、軟體編寫、成型工藝、材料性能都相對粗糙。
因此,《計劃》提出,將推動研發一批自主裝備、核心器件及成形材料,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並成立相應行業協會,加強對3D列印技術未來發展中可能出現問題的研究,建立5至6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較為完善的産業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