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適應新常態 謀求新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3-07 02:29:2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6日下午2點30分,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第一場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李毅中、陳錫文、林毅夫以及全國政協委員楊凱生、常振明賈康圍繞"如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話題進行探討,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還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將經濟增速目標下調至7%左右。此前,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曾預測,中國經濟還能以8%的速度增長20年。在記者會上,林毅夫表示,他對中國增長的預期有沒有調整,中國經濟還有20年左右8%增長的潛力。

  但他強調説:"我講的是'潛力',不是説中國會有20年8%的增長,潛力和實際增長是有差距的。此前,媒體在解讀我的這個觀點時有些誤解。"

  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林毅夫解釋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都是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基礎是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的成本高、風險大,發達國家靠這個機制,平均每年增長在2%-3%之間。發展中國家是技術創新、産業升級,是所謂的後發優勢。利用後發優勢,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比發達國家高2-3倍。

  現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這個後發優勢還有多大?林毅夫認為,最主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差距還有多大。

  林毅夫告訴記者,衡量産業和技術最好的方式是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差距,因為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代表的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平均的勞動生産率水準。"而平均勞動生産率水準所蘊含的優勢,我能看到最新可以比較的數字是2008年的。2008年時,我們平均每個人按照購買力計算的每人平均平均收入水準是美國的21%,相當於日本1951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新加坡196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相當於我們台灣1975年、南韓197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同樣的後發優勢,在同樣的水準之下實現了20年8%到9%的增長。"

  林毅夫進一步分析表示,20年8%增長潛力的發揮決定於內部因素,也決定於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方面,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我國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差距有多大,可通過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差距來衡量。外部因素方面,由於國際方面還沒有從2008年的危機當中復蘇,我國出口增長變慢。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會低於8%。

  其次,我國過去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工業和中低端的産業,被稱為"世界工廠"。現在這些産業逐漸失掉優勢,還沒有新的增長動力來源。

  林毅夫判斷認為,在新常態之下,用8%的增長潛力,去達到今年7%左右的增長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會做得更好,會比7%還要高。

  經濟增長要靠人民的創造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要想實現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經濟增長7%左右這個增長目標,其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引擎是什麼?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説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實際上包含了三個內容:第一,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長;第二,結構要調整,新常態是一個調整結構以後的經濟,這裡很多産業要不斷升級;第三,要尋找新的動力。今後經濟增長靠什麼?要靠廣大人民的創新精神、創業活動。

  "也就是説,過去我們所習慣的靠數量規模的擴大、靠投資的驅動,這些都不能適應新的情況了。所以今後的動力來自人民的創造力。"厲以寧説。

  在林毅夫看來,有幾大領域具有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第一,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裝備製造業發展,向新的電子産業、材料産業、精密儀器發展,有很多亮點。第二,網際網路金融、電子商務、快遞業務。第三,新産業,綠色環保産業、新能源産業。第四,"一帶一路"中對其他地方基礎設施的投資,會創造很大的市場需求。

  此外,當記者問到"一帶一路"會帶來哪些影響時,厲以寧回答説,從上海自貿區的經驗來看,關鍵是制度創新,它要複製一批可以推廣的模式供大家來用。所以絲綢之路海上、陸上的"一帶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貿區的影響之下能夠發揮自己作用的。

  厲以寧強調説,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三點。第一,貿易和投資是並重的,不是單純的為了貿易,也不是單純的為了投資,適合於投資的就投資,適合於開展貿易的就貿易。

  第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什麼作用呢?比如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條帶實際上有很多基礎設施要做,我們把基礎設施能夠搞好,這對整個路線將來的暢通是有好處的,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同樣如此。

  第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跟沿線國家更好地合作,互相諒解,這非常重要。"最近我考察到一個新情況,過去老以為連雲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亞、東歐、西歐的路,但最近發現,重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它利用了長江水道,這條水路使成本大為降低。所以一定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誠意出來,這樣'一帶一路'一定能搞得好。"

  不能因污染忽視對工業的重視與投入

  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了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一個問題:"最近有一種議論或者論斷,説中國現在的工業發展正在面臨著邊緣化和空心化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境態。它對於中國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有什麼影響?"

  對此,李毅中回答説,上述提到的這兩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李毅中認為,這幾年無論是在財、稅、價,特別是金融、産業政策,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現象已經有所好轉,見到了成效。"我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裏三個地方講到了實體經濟,特別強調金融要服務於實體經濟,我想這個問題會逐漸改善的。"

  "説到所謂邊緣化的問題,首先工業確實夠大,去年數字顯示,它的增加值是22.8萬億,但同時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這些問題非解決不可。"李毅中説,因此,工業面臨著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問題。比如我們採取的措施,淘汰落後、化解過剩、産業轉移,以至於工業企業的退城進園等,這些措施都是工業自身結構的調整,並不能看成工業的弱化。

  李毅中強調,二産為三産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産品、商品,提供了服務對象。所以二産是三産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三産並不意味著二産的退出,所以這個關係要處理好。

  李毅中説,至於生態文明建設,工業上確實佔了全社會能耗的70%,也是主要污染源,所以我們工業界要進一步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把欠的賬補上,把這個工作做好。

  "通過學習政府工作報告使我感到振奮的是,總理用了很長一段講製造業,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這就體現了中央國務院對工業的重視,對製造業的重視。"李毅中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