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林毅夫:“我認為中國還有20年左右8%增長的潛力”

  • 發佈時間:2015-03-06 18: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我認為中國還有20年左右8%增長的潛力。”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林毅夫6日在北京表示,他對中國增長的預期有沒有調整。

  當天,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林毅夫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作此表述。林毅夫首先澄清媒體對他觀點的誤解,“我講的是‘潛力’,不是説中國會有20年8%的增長。‘潛力’和實際增長是有差距的。”

  林毅夫專門就“20年8%的增長潛力”動力機制予以闡釋。他説,經濟增長是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而它的基礎是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從過去一百多年的經驗來看,發達國家靠這個機制平均每年增長就在2%至3%之間。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連續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長,靠的也是這個機制。

  “現在經過30多年,這個後發優勢還有多大?”林毅夫認為,判斷標準就是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差距還有多大。2008年時,中國平均每個人按照購買力計算收入水準是美國的21%,相當於日本1951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新加坡196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相當於中國台灣1975年、南韓197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準。“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同樣的後發優勢,在同樣的水準之下實現了20年8%到9%的增長。”

  林毅夫繼而表示,如果能實現20年8%至9%的增長,那就代表從2008年起中國有20年8%增長的潛力。他指出,這個潛力的發揮決定於外部和內部因素,這幾年因為國際還沒有從2008年的危機當中復蘇,中國出口增長慢了很多,“三駕馬車有一駕跑慢了,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就會低於8%。”

  中國過去被稱為“世界工廠”,主要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等中低端的産業。林毅夫説,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工資增加,這些産業逐漸失掉比較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還有沒有新的增長動力來源?

  林毅夫表示,中國經過這30多年的發展,去年每人平均收入已經達到7500美元,勞動力成本已經不低,資本也積累得相當豐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還有比較優勢。(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