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政策支援還需更加精準

  • 發佈時間:2015-03-06 07:30: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書記張曙光在安徽代表團的討論中發出呼籲:“在農業政策性保險普惠的基礎上,能否加大對新型農業産業聯合體的支援力度?建議核定提高政策性保險保額,將流轉土地費用納入生産成本核定保額。同時,率先取消國家級、省級貧困縣的縣級保費補貼。另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大型農機裝備補貼比例從目前的上限30%提高到50%。”

  張曙光建議,國家對各地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差別的投資匹配政策。對於能夠調出商品糧的主産區,中央財政多承擔甚至全額承擔;糧食自給地區,中央與地方各佔50%;調入糧食的主銷區,由地方財政負擔;能否在糧食主産區與主銷區開展糧食結對合作,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導主銷區大型農業企業在主産區建立糧源基地、糧食深加工企業等,幫助主産區提高農業生産經營的比較效益。

  張曙光稱,總理報告中提出“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辦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安徽是農業大省,宿州市既是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著力構建符合省情市情、獨具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三農”工作從當前看,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業增産難增收,糧食怎麼種的問題日益凸顯。二是農民有地不會種,土地誰來種的問題依然突出。三是農村鄉愁變“愁鄉”,品質如何抓的問題逐步顯現。為破解上述難題,近年來,宿州市通過“主體+載體+體系”,三位一體發展現代農業。即以創新經營組織為核心,解決“主體”問題;以建設農業基地為平臺,解決“載體”問題;以打造産業聯合體為抓手,解決“體系”問題。具體來説,在主體培育方面,重點發展三大主體:一是家庭農場。宿州市把培育家庭農場放在主體培育的首位,在全國率先試點職業農民鑒定和認證工作,制定家庭農場標準和管理辦法,積極引導專業大戶通過註冊建立家庭農場,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種植。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發揮農村能人、龍頭企業和基層農技部門的作用,形成多主體推動、多元化發展的專業合作社,並鼓勵各類合作社組建聯社,由專業走向聯合。三是農業企業。實施農業産業化強龍工程和名牌戰略,在財政收入、信貸支援、項目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援,扶助龍頭企業強筋壯骨,擴大群體,完善功能,帶動産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