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瘦身過冬”致用工量銳減

  • 發佈時間:2015-03-05 08:0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松、趙宇航、周文衝、齊健、李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企業“瘦身過冬”致用工量銳減

  春節之後,是每年農民工重新擇業的重要時期,被認為是觀察農民工務工流向的重要時間窗口。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今年部分製造業企業正從“招工難”變成“不願招”,一些用工行業農民工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停滯,短期內農民工就業壓力可能增大,農民工“就業難”或重現。

  就業難度加大 工價增幅放緩

  用工價格是反映勞動力資源短缺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來看,企業用工需求量降低,一方面會加大農民工就業難度,另一方面也會使一些行業農民工工資快速上漲勢頭受挫,令不少人收入增幅放緩,甚至停滯。

  記者近期在重慶對市內數家勞務仲介公司走訪時發現,從2008年以來,在外出從事建築、機械加工等行業的農民工中,年均收入一般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長。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是農民工供求形勢所決定的:截至2013年底,重慶全市累計已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接近800萬人,轉移比例超過95%。基本可以確認的是,重慶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本實現了應轉盡轉,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接近枯竭,因此在不少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只要崗位需求充足,訂單形勢良好,農民工收入增長是有保證的。

  但從2014年以來,受到總體經濟形勢影響,包括重慶在內的各地企業職工工資基本沒有上浮,有的甚至趨於停滯。採訪中,不少農民工勞務經紀人反映,從2006年以來,房地産、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很大,對勞動力需求也很大,不少地區建築勞務缺工明顯,農民工收入年均增幅在20%以上。但隨著各地房地産開工增長速度放緩,用工需求減少,農民工收入增幅也相應降低。在四川,房地産、傢具等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還出現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産的情況,導致部分員工就業困難。

  從全國層面來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2月28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2014年中國農民工工資收入增長9.8%,比前一年回落4.1個百分點,比“十二五”前兩年年均增幅20%左右的速度相比,降幅更是明顯。

  在重慶火車北站、龍頭寺汽車站等地,記者遇到不少從浙江杭州、福建泉州等地返鄉的建築業農民工,他們告訴記者,沿海地區建築工地的木工、架子工、鋼筋工等技術工人,最近幾年日薪上漲比較快,平均工價已在350元以上。但去年以來建築行業不景氣,工資基本上沒有變。

  企業“招工難”變成“不願招

  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用工需求減少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少企業正從“招工難”變成“不願招”,短期內農民工就業壓力反而可能增大。

  2010年以來,浙江紹興弘平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都會隨著農民工“返鄉流”,來到重慶永川、江津等勞務大區,就近招聘農民工。公司副總經理張宜玲説:“前些年春節一過,公司經常會遭遇招工難,訂單來了卻沒人做。但今年公司海外市場訂單減少了30%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就相應減少了。今年公司還沒有新的招聘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部分企業招工意願低,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不得不“瘦身過冬”。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上漲0.8%,自2009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1%。相關數據也顯示通貨緊縮風險正在加劇,製造業企業將受到衝擊。

  採訪中,河南一家主要生産卡車輪胎的企業負責人李海波説,從年前的訂單情況來看,2015年訂單數量和價格相比2014年出現明顯下滑。“按照現有訂單情況,年後的招工需求非常有限。出於成本考慮,目前全廠1100人的工人規模可能還會進一步壓縮。”

  重慶鑫業船舶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澤蘭介紹稱,雖然公司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拿到船級社牌照,生産船用舾裝件的企業,但是2015年將會是企業最難過的一年。“2014年企業雖然做到上億的産值,但是凈利潤只有不到2%。”王澤蘭説,“今年造船業整體不景氣,訂單大幅下滑,為了保住企業,可能會裁掉近兩成的員工。”

  同時,近年來用工成本上升對製造業企業利潤造成擠壓,一些企業不得不通過控制用工規模來縮減成本。重慶鑫源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肖春燕給記者算了一筆“養人賬”:一線最普通生産工人的平均月薪是4000元,同時每月單位需繳納社保510元,再加上每人每月200元的福利開支和其他費用,2014年企業每養一個員工需要支出近6萬元。“全公司有1200名員工,去年僅人力成本一項就超過7000萬元,佔到總成本的近兩成,且近年來人力成本的上漲速度遠遠高於原材料成本。”肖春燕説。

  農民工返鄉務工成趨勢

  在重慶涪陵區,全區農民工總數超過32萬。據區農村勞務開發管理站統計,在高峰時期,涪陵區有近12萬農民工在重慶市外就業。但隨著本地就業崗位和工作待遇提高,農民工開始加速“回流”,目前涪陵區農民工市外就業人數已下降到8萬多。

  重慶作為西部地區農民工輸出大市,常年外出農民工約900萬人。隨著重慶本地經濟加快發展,電子資訊、機械製造、服務外包等産業崛起,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蓄水池”效應逐步顯現,農民工返鄉務工人數增長明顯。據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2011年重慶農民工市內就業人數首次超過市外,2013年市內就業比例已達到54%,預計2015年將超過60%。

  在四川,省外務工農民工總量在2012年達到1069萬人的峰值後,人數平穩下降,2013年、2014年分別“回流”7萬人和8萬人。四川省統計局人口就業統計處處長魏翰分析認為,近年來四川農民工“回流”較為平緩,並未出現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大規模“回流”的問題。

  貴州省部分地區也出現了農民工“回流”趨勢。記者在遵義市遵義縣、綏陽縣、正安縣、黔東南州錦屏縣等地調研發現,隨著本地工業項目集中投産,這些地區2015年用工需求明顯增加,就近就地轉移就業逐年攀升,外出務工群體預計將呈現減少趨勢。

  遵義縣就業局春節前夕在遵義火車站等地對120名返鄉農民工展開的問卷調查顯示,65%的受訪農民工去年月工資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不願意外出的農民工集中反映的問題是收入太低。縣就業局局長陳壽燾説,遵義縣目前轉移就業人員32萬餘人,其中省外就業18.46萬人,約佔51%。今年縣裏工業園區將新增就業崗位近1萬個,只要願意返鄉就業,工作崗位是不缺的。

  調整結構釋放就業驅動力

  一些勞動就業部門的幹部及專家表示,面對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要調整經濟結構,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全面釋放就業驅動力。此外,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調動企業吸納就業的積極性。

  中國就業促進會執行副會長陳宇認為,當前,促進就業的關鍵還在於發展經濟,仍然要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改革釋放紅利。

  記者調查發現,從目前各省區市公佈的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來看,大多較2014年有所降低。“新增就業崗位數量不足,加上傳統吸納就業大戶的製造類企業招人意願降低,雙重壓力對2015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挑戰。”陳宇説。

  新加坡國立大學金融學研究員文華指出,短期來看,雖然第三産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不斷增加,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沒有釋放出預想的就業驅動力,加上傳統製造類企業用工需求的減弱,導致整體崗位數量在減少,經濟發展拉動就業的能力在減弱,尤其是青年和大齡困難群體就業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

  一些專家認為,為了調動企業吸納就業的積極性,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尤其要降低社保繳費負擔。他們建議,短期內可考慮以部分盈餘的社保基金(例如失業保險基金)為基礎,發放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穩崗補貼,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文華等專家認為,隨著眾多製造業企業自動化改造進程加快,減少用工規模將成為其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對此,各地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通過發展第三産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繼續營造良好的創業營商環境,全面釋放就業驅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