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活碳排放交易離不開金融支援

  • 發佈時間:2015-03-05 04:32:47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孟 佳

  上週末至今,霧霾一詞異常火熱。雖然霧霾最嚴重的冬天已過去,但與霧霾相關的話題,還是在這個春天通過新型社交媒體,形成資訊爆炸。以至於本週一央行降息對銀行股的殺傷,被扶搖而上的“霧霾概念”股對衝,大盤最終得以微漲。

  霧霾作為一個熱詞,已走進公眾視野三年多。每年冬天的大霧天都能引得全國人民集體吐槽,但多數人實際並不具備關於霧霾的基礎知識。近期霧霾在社交媒體高頻出現,讓相關科普知識取得了空前的傳播效果,這是之前官方和傳統媒體機構未曾做到的。

  其實,檢索近期的相關新聞不難發現,在霧霾大熱之前,與之相關的公共資訊很多,只是沒有引發如此輿論關注。從治霾的邏輯鏈條看,制度建設與公眾監督一樣必不可少。

  例如,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1月26日發佈消息稱,2014年湖北碳排放市場總成交量1020萬噸,交易額達到2.34億元人民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在2月4日舉行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有媒體報道,廣東省發改委近日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簽署了《共建廣東省碳排放資訊共用機制協議》,廣東省發改委將建立控排企業和單位、報告企業、核查機構信用檔案,並將相關信用資訊及時納入社會徵信系統和金融徵信系統。

  去年底,京冀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承德市作為河北省的先期試點,其境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將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參與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用“市場之手”推動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碳排放中的6種溫室氣體,有5種與PM2.5相關,碳排放交易通過碳排放權在不同主體間交易,以市場化手段達到減少和控制碳排放量的目的,從而有效減少燃煤使用、遏制霧霾。

  碳排放交易的好處在於市場主體清晰、權責統一,是制度架構層面的治霾嘗試。國家發改委于去年12月10日發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國官方第一次發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作模式的具體資料。

  不過,在人人觸手可及的環保“個人能動”之外,這場關乎國家霧霾治理戰略的宏觀嘗試,眼下仍只是作了象徵意義上的嘗試。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截至2014年11月底,國內成交的碳排放權交易量達到1436萬噸,總值只有5億多元人民幣。

  碳排放交易不溫不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金融資源的對接不夠。例如,碳排放交易中的市場風險需要相應的衍生品交易進行分散,碳排放交易價格需衍生品交易發現,但相應的衍生品卻無一落地。

  據報道,全國碳交易市場初步將納入5+1個行業(電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務業)的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億—40億噸。若僅考慮現貨,交易額可達12億元至80億元;如果加入期貨,交易活躍性都將大幅提升,交易金額將達600億元至4000億元。

  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碳排放監管力度還遠遠不夠。碳排放交易的前提是嚴格的碳排放管理,沒有碳排放指標的企業不敢排放,顯然從中國環保執法的現實來看,這方面差距太大。

  總之,作為一個交易市場,碳排放交易需要完備的市場規範運作和交易活躍措施。通過從嚴的執法和豐富的金融工具激活碳排放交易市場後,相信市場會在未來的霧霾治理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此,大建交易市場才不枉改革初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