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殖民火星”到底是不是騙局?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31:33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當今世界諸多由民間自發推出的太空旅遊或宇航探索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數“火星一號”(Mars One)計劃了。“火星一號”在全球數以萬計的報名志願者中已選出包括2名中國人在內的首期100名“殖民者”,單程前往火星,成為第一批火星永久居民。該計劃聲稱,將在2025年之前實現火星登陸。

  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5日報道,中國媒體不斷有報道質疑“火星一號”可能是騙局。相關記者也借此機會,從不同側面進一步剖析了上述火星殖民計劃究竟是不是騙局。

  國際科學界將這一計劃定義為“科幻”

  許多中國媒體最近開始質疑“火星一號”,比如有媒體在一篇報道中稱,有些中國報名者覺得“項目太不靠譜兒,想退費卻不行”;據稱中國共有1萬多人報名參選,報名費就一共交了10多萬美元。上述報道還稱,“項目組織者”開始“打退堂鼓”,並指出,“火星一號”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辦公地點,認為計劃或許是個騙局。

  相關記者最近正式以電郵方式希望聯絡到“火星一號”的負責人或代表,但還沒有收到答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火星一號”的確是一個正式在荷蘭依法註冊的非營利性基金會,其註冊時申報的目的就是最終實現人類在火星上建立第一個殖民基地。其麾下註冊的“星際媒體集團”則是營利公司,主管經營諸如市場開發、洽售媒體轉播權、代言權等業務。後者的營利目的是為“火星一號”計劃籌資。

  不過,記者同時發現,儘管“火星一號”組織確實註冊存在,各種相關贊助人和支援者都確有其人,很多初期準備工作也可以説是已經展開,但這一切都沒能改變國際科學界和多數宇航專家將這一民間火星計劃定義為“科幻”,並對其可行性畫滿問號的事實。

  只是鋻於該項目是民間發起的,不涉政治、國家安全以及納稅人款項,各國政府、科學界,特別是宇航迷們便以一種樂觀其成的旁觀態度來對待。

  “火星一號”基金會向官方申報的財政預算表顯示,該基金會的三大收入來源分別是個人捐款、企業贊助、代言權和版權銷售。

  該計劃創始人——荷蘭企業家和科學家蘭斯德洛普——也一直都在各種場合上明確指出,最終將製作一檔真人秀節目,並將其電視轉播權在全球出售,這會成為基金會賺取實現火星殖民目標款項的最重要手段。也就是説,項目最終能否實現,在資金方面要憑藉外力。

  權威科研機構對項目細節有質疑

  據了解,“火星一號”計劃迄今為止最大的困難一直都在籌資問題上;此外,該項目自啟動以來也不斷受到來自權威科研機構對項目細節的質疑。

  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近日就表示,“火星一號”構想的火星基地生存計劃所從事的模擬實驗顯示,基地密封艙空氣在基地開始住人運作68小時後就會出現含氧量超標,從而令人窒息;而單靠殖民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難以讓基地種植的植物和農作物存活。

  上述模擬實驗得出結論,維繫第一批火星人類的生存,至少需要200平方米以上的種植面積,而目前構想中的50平方米是遠遠不夠的。

  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結果,還只是外界科學家對項目質疑的一小部分;更有人直接諷刺,距離預定登陸火星時間僅有10年,發射器、登陸器等必需的大型機械的開發研製都還處於構想圖紙階段,“火星一號”簡直是癡人説夢。

  此外,美國國家宇航局也對“火星一號”的可行性提出質疑,並表示,如果有理由認為計劃最終將對宇航員和殖民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將會出面干預。

  蘭斯德洛普則反駁稱,麻省理工學院的模擬實驗是“胡説八道”。他同時指出,將為“火星一號”設計生産火星殖民村密封生態艙的美國“完美太空發展集團”也正在展開一系列模擬實驗,而最終結果將證明麻省理工學院的結論是“荒謬”的。(原載參考消息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