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比較中日電飯煲:半數人認為國産好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31:13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出境遊的人數達到了518.2萬人次,又創新高。出國旅遊,購物在所難免。而這在期間國人在日瘋狂購物也成為話題,其中很多人都在搶購日本的電飯煲。不少人表示,聽説日本電飯煲做出來的米飯蓬鬆,所以搶著買回家。不過,日本的電飯煲真的就比國産的電飯煲好用嗎?記者為此專門進行了調查。
國産電飯煲價格低
在北京蘇寧電器聯想橋店,記者對國産電飯煲和日本電飯煲進行了一個對比,日本製造的電飯煲價格基本上在四五千元左右,2000元的電飯煲在日本只能算是“入門級別”,好點兒的電飯煲價格都超過萬元,甚至有的售價為4萬元。但是國産的電飯煲呢,基本上平均價格在300元左右,一兩千元的就已經是高端産品了。
記者嚴格按照各個品牌電飯煲對水、米比例的要求,做了兩鍋米飯,並隨機找到了10位烹飪經驗豐富的大爺大媽,參與這次實驗。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米飯煮好了,工作人員將日本電飯煲煮出來的飯,盛進了A碗當中,國産電飯煲煮出來的飯盛進了B碗當中。
在這10位大爺大媽中,5個人認為B碗裏的米飯更好吃,符合自己的口味,B碗裏的米飯出自國産電飯煲;3個人認為A碗裏的米飯略勝一籌,也就是日本電飯煲做出的米飯;其餘2個人則認為差不多,沒太大區別。
當然,光是品嘗似乎並不能看出兩個電飯煲的差別,記者又用這兩個電飯煲做出來的米飯在實驗室裏進行了一次比對。測試的內容就是兩個電飯煲煮出來米飯的糖分、氨基酸等指標。結果顯示,二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在一些指標上,國産電飯煲煮出的米飯更有優勢。
日本人更願意研究精細的産品
記者採訪了日本電飯煲資深專家宮口淳一先生,宮口先生的從業經驗超過40年,曾經在日本東芝等公司從事研發工作,目前在我國的一家電器公司供職。
在得知記者的實驗結果之後,宮口先生並不意外。他帶著記者看了幾個他正在研究的電飯煲內膽,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國産電飯煲採用的內膽材料、涂層技術並不比日本落後,但這其實還並不是做出一鍋好米飯的核心。宮口先生告訴記者,一般的電飯煲是通過內膽底部的一塊電熱鐵進行加熱的,容易造成加熱不均勻。而採用IH立體電磁加熱技術可以實現全方位立體均勻加熱,並且可以精確地控制熱量滿足不同烹飪方式的需求。
在宮口先生看來,中國製造在工藝、技術上並不落後,但是日本人似乎更加願意花時間和精力生産更為昂貴、精細的電飯鍋。有的電飯煲內膽甚至是全手工打造的,這些電飯煲在日本的售價都超過萬元人民幣,而中國品牌完全沒有這樣的産品。
價格戰是“撿芝麻丟西瓜”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主要靠價格優勢取勝,“價廉物美”讓中國製造到處開疆擴土,但是也帶來了不少煩惱。在國外的商場裏,很多産品實際上都是“中國製造”,一旦印上“洋標簽”,價格立即水漲船高。
“價格戰”的後遺症之一,就是技術研發上投入不夠,一部分企業樂於靠“山寨”外國貨搶佔市場,一部分企業想投入研發卻不具備實力。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惡性迴圈,就在“中國製造”通過低價,為外國貨代工,在海外市場上攻城略地時,外國公司卻靠他們售價不菲的産品將中國客人牢牢攥在手裏。除了品質、技術外,他們賣的更是信譽。
有人説,去外國買家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消費者的不理性,難逃崇洋媚外之嫌。而事實上,這反映的卻是中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國民購買力提高,物美價廉的“便宜貨”已經不能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要了。為了更加優質的産品,更加有信譽的品牌,他們不惜花更多的錢,而這也切實戳痛了習慣靠“便宜”走天下的“中國製造”。
從某些程度上來説,中國製造還很年輕。技不如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天即便出現了技術過硬的“中國製造”,也會被長期以來“廉價”“品質低下”的刻板印象拖累。
如此看來,“中國製造”未來的集體形象確實需要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中國企業腳踏實地,好好塑造。
(據央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