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中日電飯煲盲測實驗:半數人認為國産好(圖)

  • 發佈時間:2015-02-28 10:03:55  來源:中央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我國出境遊人數達到518.2萬人次,又創新高。出國旅遊,“購物”在所難免,今年都有什麼商品出現在了中國遊客的“購物清單”上呢?體積大、重量沉的電飯煲為何受中國遊客追捧?

  央視記者對中國遊客在各國的購物情況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發現去歐美的遊客比較偏愛名牌包、化粧品。其中,法國的化粧品、德國的刀具,都很受青睞。在亞洲國家當中,去南韓的遊客也很願意為當地的化粧品埋單,而去日本的遊客選擇最多的卻是類似電飯煲這樣的小家電。這就有些令人看不懂了,難道國産的電飯煲不具備日本電飯煲的功能嗎?為什麼眾多中國遊客會選擇大老遠從日本拎回十多斤的電飯煲呢?記者用實驗對國産電飯煲和日本電飯煲做了一個對比。

  實驗:中日電飯煲煲飯大PK

  公平起見,我們在國內和日本分別選擇了一款四千元左右的,功能相近的電飯煲進行實驗,而這個價位的日本電飯煲也最受中國遊客的喜愛。

  實驗中,工作人員選擇相同的水和米,且嚴格按照各個品牌電飯煲對水、米比例的要求,做上了兩鍋米飯。同時,在小區裏隨機找到了十位烹飪經驗豐富的大爺大媽,參加本次試驗。他們將試吃這兩鍋米飯,選出自己認為口感好的一鍋。當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試吃的米飯是哪個品牌的鍋煮出來的。

  拼外觀:國産觸屏顯示vs日産中規中矩

  從外觀上看,同等價位的兩款電飯煲,國産的具備觸屏顯示功能,日本産電飯煲的外觀則顯得中規中矩一點。據了解,日本也有觸屏功能的電飯煲,但是價格要貴上一些。

  

中日電飯煲PK

  

中日電飯煲PK

  

中日電飯煲PK、

  拼口感:大爺大媽更愛國産電飯煲煲的飯

  米飯煮好後,工作人員在事先準備好的紙碗上標上了A、B的標識,將日本電飯煲煮出來的飯,盛進了A碗當中,國産電飯煲煮出來的飯盛進了B碗當中。而每位大爺大媽都會分別拿到A、B兩個碗,在不知道碗裏的米飯是哪個鍋煮出來的情況下,選擇口感好的。

  結果,在十位參與實驗的大爺大媽中,五個人認為B碗裏的米飯更好吃,符合自己的口味,也就是國産電飯煲煮出的米飯;三個人認為A碗裏的米飯略勝一籌,也就是日本電飯煲煮出的米飯。其他兩個人則認為差不多,沒太大區別。

  

中日電飯煲PK

  

中日電飯煲PK

  

中日電飯煲PK

  拼營養:國産、日産區別不大

  當然,光靠品嘗似乎並不能看出兩個電飯煲的差別,我們又用這兩鍋電飯煲做出來的米飯在實驗室裏進行了一次比對。測試的內容就是兩個電飯煲煮出來米飯的糖分、氨基酸等指標。結果顯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在一些指標上,國産電飯煲煮出的米飯甚至更有優勢。

  日本專家:兩國製造技術差異不大

  日本電飯煲資深專家宮口淳一,從業經驗超過40年,曾經在日本東芝等公司從事研發工作,目前在我國的一家電器公司供職。對於兩國生産的電飯煲差別究竟在哪的問題,宮口表示,兩國在電飯煲製造技術上並沒有太多的差異。

  宮口先生帶著記者看了幾個他正在研究的電飯煲內膽,他説,現在很多國內電飯煲採用的內膽材料、涂層技術並不比日本落後,但這還不是做出一鍋好米飯的核心。“在日本,實現全面加熱、均勻加熱,是每個廠商希望達到目的。因為均勻加熱之後的米飯更香甜,各家廠商也是朝這個方向在做宣傳。與其説核心技術是鍋,還不如説是一種加熱方式。”

  加熱方式是電飯煲核心技術

  宮口先生告訴記者,一般的電飯煲是通過內膽底部的一塊電熱鐵進行加熱的,容易造成加熱不均勻。而IH立體電磁加熱技術可以實現全方位立體均勻加熱方式,並且可以精確地控制熱量滿足不同烹飪方式的需求。

  “雖然中國在IH方面的發展是晚于日本的,但中國在技術方面的發展較快,現在跟日本的IH技術在控制方面沒有什麼差別,基本上達到了同樣的技術水準。”

  此外,一些國內企業的IH技術還特別在日韓申請了專利,這樣的電飯煲在國內基本上不到一千元就可以買到。在宮口先生看來,中國製造在工藝、技術上並不落後,但是日本人似乎更加願意花時間精力研究更為昂貴、精細的電飯鍋,有的電飯煲內膽甚至是全手工打造,這些電飯煲在日本的售價都超過萬元人民幣,而中國品牌完全沒有這樣的産品。

  

中日電飯煲PK

  

中日電飯煲PK

  日本製造究竟強在哪兒?

  “小家電”一度是中國製造的擅長,但是眼下,同樣的價格,中國消費者寧可選擇日本的中端産品,也不願意購買國産的高端産品。甚至有人願意花上萬元購買日本的高端電飯煲。這究竟是為什麼?日本製造的魅力究竟在哪?

  在日本,上萬元人民幣的電飯煲並不在少數。印象、虎牌、松下等家電公司都有自己的明星電飯煲,價格也是高的驚人,甚至出現價值人民幣四萬元的電飯煲,而有些廠家更是生産了全手工鐵質內膽。宮口先生表示,在日本的每個廠商競爭都很激烈,各自有著自己的路線,一般不會去模倣別人的東西,所以他們各自為營,擁有自己的核心內鍋技術。

  事實上,不僅僅是電飯煲,高端産品成了每個日本品牌不可缺少的佈局,即便是向來以“便宜”著稱的日本車也不例外。日本汽車品牌本田、尼桑日産、豐田,價位都比較親民,但是這三家車企都同時擁有自己的高端品牌謳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專家指出,這就是所謂的頂層設計,佔領了制高點。而對於高端産品的戰略佈局,實際上是對品質、技術能力的體現,消費者自然更加信任他們。

  董明珠吐槽國産空調:弄虛作假騙補貼

  格力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表示,中國製造技術必須升級,以空調行業為例,日本在1995年就全部是變頻時代。

  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就實行了所謂的“領跑者”計劃,採取針對先進節能空調産品的補貼措施,不斷更新補貼的技術門檻,拉動技術進步。如今日本國內99%的空調都是變頻空調,而在我國變頻空調的份額只有10%。

  提到眼下的中國市場情況,董明珠更是打開了話匣子:“我們中國到現在為止還依然有大量的定頻産品,因為你允許他生産,定頻和變頻相差一千塊錢,消費者當然就要買便宜的。”

  在董明珠看來,日本不斷提高補貼的技術門檻,在執行力度上確實值得中國電器行業學習。“你監控的手段不到,無形之中就導致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大家不研究技術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就能即時獲利,誰還去研究呢?特別是我們為了打造百年企業的品牌,這樣的意識可能問題更嚴重。在我印象當中,很多沒有空調的企業,突然冒出來很多,都在做空調,而且一做就是有能效等級,達到了可以補貼的標準。”

  價廉物美 讓中國製造“丟西瓜撿芝麻”

  中國製造一直想著做大做強,但是小家電在國人眼中,常年來都是一直是“薄利多銷”的代名詞,看著並不起眼的“小家電”在鄰國賣到了上萬元,而且為此埋單的還是本土市場的消費者,這樣的情形多少都會讓中國製造有些“臉紅”。那麼中國製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記者走訪了國內的一些家電賣場,發現價格促銷,已經成為大多數産品的首選。

  銷售人員表示,大部分消費者看中的還是價格、性價比。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主要靠價格優勢取勝,“價廉物美”讓中國製造到處開疆辟土,但是也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在國外的商場裏,很多産品實際上都是“中國製造”,一旦印上“洋品牌”,價格立即水漲船高。但是,你根本無法清楚了解,是哪家中國企業在背後默默付出。就連國人也對“中國製造”頗有微詞。

  價格戰的後遺症之一,就是技術研發上投入不夠,一部分企業樂於靠“山寨”外國貨搶佔市場,一部分企業想投入研發卻不具備實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迴圈,就在“中國製造”通過低價,為外國貨代工,在海外市場上攻城略地時,外國公司卻靠他們售價不菲的産品將中國客人牢牢攥在手裏。除了品質、技術,賣的更是信譽。

  央視微評:中國企業需要腳踏實地

  有人説,去國外買家電,一定程度上,是消費者的不理性、難逃崇洋媚外之嫌,而事實上,這反應的確實中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國民購買力提高,物美價廉的“便宜貨”,已經不能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要了,為了更加優質的産品,更加有信譽的品牌,他們不惜花上更多的錢,而這也切切實實,戳痛了習慣靠“便宜”走天下的“中國製造”。

  在某些程度上,中國製造還很年輕,技不如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天,即便是出現了技術過硬的中國製造,也會被長期以來“廉價”、“品質低下”的刻板印象所拖累。看來,中國製造未來的集體形象確實需要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中國企業腳踏實地,好好塑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