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你被微信“綁架”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3-03 03:32:4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劉 垠
■將新聞進行到底
在春節這個闔家團圓、一派熱鬧喜慶的日子裏,你是不是也能看見這樣的場景:大街上、商場裏、飯桌上,人們拿著手機刷微信。原本應該陪伴家人、感受家庭溫暖的節日,變成了人們曬美食、拍美照的虛擬狂歡。更有甚者,生怕幾分鐘不看手機就會錯過朋友圈的重要資訊,連愉快的聊天也變成了心不在焉的負擔。
過去,每逢節假日時,專家提醒不要因熬夜和胡吃海塞導致節日病;如今,心理學專家發出警示:不要讓微信捆綁了你的節日,更不要讓微信撕碎了現實的人際網。
——新聞緣起——
虛擬社交捆綁了人們的生活
今年2月出爐的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擁有6.49億網民,這個數字再次刷新人類歷史上一個國家親密擁抱網際網路的紀錄。報告還顯示,目前即時通信是我國網際網路應用使用率最高的,90.6%的網民在使用即時通信;其次是搜索引擎和網路新聞,佔比80%;然後是網路音樂、視頻、遊戲和購物等應用。
虛擬社交已成為人們網際網路生活的主要內容。而由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微信更是虛擬社交的一匹黑馬,短短幾年間,它就成了亞洲地區擁有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體,這一點從今年央視春晚與微信攜手開展深度合作,就可見一斑。
“1. 進餐時,晚輩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輩拍完照才能夾菜;2. 曬年夜飯的時候,讓長輩先發朋友圈,長輩發完要及時點讚;3. 親朋好友來拜年,要及時迎上告訴WIFI密碼……”微信中悄然流行的“春節注意事項”段子,映射出如微信之類的即時通訊工具和資訊交流平臺,幾乎捆綁了我們的生活。
商場裏,一位老人正在試穿衣服,穿好了問旁邊兒子的意見,男子忙著刷朋友圈,心不在焉地答應著“好看,好看。” 惹得老人很不愉快,換了衣服徑直走了。直到旁邊女店員提醒,兒子才抬起頭,發現老媽已經走遠了。
大街上,一位年輕媽媽一手抱著寶寶,一手拿著手機打字,偶爾還對著手機語音聊天。小寶寶大哭起來,媽媽只是不耐煩地拍了拍,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螢幕。
飯桌上,一對情侶面對面坐著,卻都低著頭,一隻手玩手機,另一隻手時不時把飯菜夾到嘴裏,機械地吃著,全程兩人沒有一句交流,但都對著手機露出傻笑的表情。
“微信原本是填補碎片時間的,現在卻把時間剪成了碎片,這很糟糕。”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諮詢中心主任祝卓宏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每個人內心世界交流多了,面對現實世界就很少。”
——核心關注——
我們為什麼愛刷微信
數據顯示,93.5%的微信用戶經常看微信,這些人刷微信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祝卓宏説:“這就像以前的鴻雁傳書一樣,現在人們用電話、手機、QQ、微網志、微信等進行交流、溝通情感,這是人類對歸屬感和親密關係的需要,也是人際交流溝通的需要。”
曬美食、分享心情,人們在微信朋友圈一般曬的是美好的、正能量的東西。曬了之後,朋友紛紛點讚,並引起朋友圈的“共鳴”。曬圖者會獲得心理滿足,覺得自己獲得了認可,這種分享也是心情的一種釋放。祝卓宏説,頻繁刷微信、點讚回應各種分享,是為了強化人們之間的關係和存在感。
此外,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孤獨冷漠時,就會“宅”在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網路中。祝卓宏的一位研究生做了一項有關青少年學生手機成癮傾向性的調查。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350名學生中,有27.06%的人有成癮高傾向,這些人往往表現為內心恐懼、冷漠,不能從父母處獲得安全感。
“現實中,我們和父母相處愉快和朋友建立親密關係都會增強自身的幸福感,如果現實中這些關係缺失,人們就會轉而依賴如微信等網路虛擬世界的關係。”
頻繁刷微信警惕成癮傾向
早晨睜開眼第一件事是刷微信;晚上臨睡之前還得去朋友圈裏轉一轉,似乎關了微信就與世隔絕一般。離開微信時,有人就會焦慮、衝動、緊張、坐立不安,這是不是人們常説的“手機依賴症”或“虛擬社交依賴症”?
“界定是否是疾病要有明確診斷,網路或手機成癮目前並沒有診斷標準,不能隨便打標簽。幾分鐘刷一次微信的低頭族,也不能稱之為依賴症,只能説有成癮的傾向。” 祝卓宏説,“當頻繁刷微信已經影響到現實社交活動時,比如出現學習工作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能自控地幾分鐘就會不自覺地看手機,低頭族們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經有了成癮的傾向。”
他提醒公眾説:“當我們過分依賴微信,沉淪于內心世界時,就得提醒自己已經和現實脫離了,繼而要反思現實的情感關係是否出了問題,如果嚴重影響社會交往,建議去做心理諮詢。”
——專家建言——
抬起頭用“正念”回歸現實
“低頭族要有意識地覺察你是被資訊控制了還是你控制了資訊。”身為微信達人的祝卓宏稱,自己只利用碎片時間看微信,比如讀讀感興趣的話題,看看朋友和專業圈子的變化。此外,他還帶領學生做了一個心理健康的微信公號,每週推出一到兩篇科普文章,向朋友普及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理念。
為了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微信剪得碎片化,一些人上班後選擇關機,和家人在一起時則把手機調成靜音。“當你覺得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微信干擾,可以進行控制干預。”祝卓宏向記者介紹了一位朋友的高招,朋友在家定下一個規則,每逢週末,女兒就把大家的手機關機後放在盒子裏,大家一起做家務、講故事,享用一段無電子化的時間。
人們對微信的依賴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對微信中關係的依賴,二是對資訊的依賴。事實上,我們的社會關係和資訊獲取應從現實生活中來,比如用五官感知眼前世界。讓眼睛多看看遠方,放鬆睫狀肌;放下手機,抬起頭,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生活。
“不要迷失在虛擬的資訊中,讓我們打開五官感知當下生活,覺察眼前世界,傾聽聲音、欣賞日落,而不是被資訊流控制。”祝卓宏所説的“打開五官感知當下生活”,心理學稱之為“正念”。去年初,美國《時代週刊》刊發了題為“正念的革命”的封面文章,強調資訊社會中,人們被數據和資訊驅動、困惑,要用正念排毒,主動覺察生活狀態,減少對手機和其他通訊工具的依賴。
“正念是佛學的修煉方法,非常古老,同時也是心理治療的一個新方法。研究證明,正念能使人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對焦慮抑鬱患者有治療作用。”祝卓宏稱,那些被資訊數據控制的人們會迷失、喪失自我,而正念則能讓人強化自我覺察意識,幫助人們平復繁雜的心緒,更專心於當時當地的事情。
正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擺脫各種手機依賴的解決之道。祝卓宏做心理諮詢和培訓時經常用到正念的方法,並疏導患者不要被資訊所控制左右,“資訊是我們的工具,要為我們所用;要明確生活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知道努力的方向,一旦定了目標就要按照計劃前進,積極和現實世界互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