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觀察鄉村的思維該改改了

  • 發佈時間:2015-02-27 02:31:4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沸騰

  一些人在感嘆當下鄉村凋落的時候,都會虛構一個桃花源般的過去。仿佛現在人情淡薄,功利世俗,以前則鄰里和睦,相親相愛。

  過年期間,一篇“博士返鄉筆記”突然走紅,並帶動了博士下鄉寫作潮流,一篇又一篇博士下鄉筆記相繼出籠。同樣出身農村,我自然樂見農村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但慕名讀完“博士返鄉筆記”,失望多於收穫。

  “博士返鄉筆記”讀完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之前也寫過類似的東西。《回家過年,回家比錢》是我當時一篇文章的標題,我還寫過一首名為《故鄉何處》的詩,其中一句是“靜謐的村莊,一變而為比錢鬥闊的名利場”。再看博士的感慨:“作為農村大學生,當你回到家鄉的時候,你童年那些夥伴都衣錦還鄉了,而你連自己的問題都不能解決,你還能做什麼呢?沒有人信任你的知識!”兩種感慨何其相似。

  豈止是我,這些年很多人都發表過數不清的“鄉愁”文章。每逢佳節傷故鄉已成慣例,寫來寫去不過是兩個主題:

  一,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青壯年外出,村莊空心,陋習繁重,結不起婚。

  二,知識階層很無力。沒上大學的小夥伴都發達了,我還沒車沒房,誰來跟我比比學問啊?

  博士筆記雖然洋洋灑灑幾千字,但終究沒有脫離這兩個主題。文章是新的,但感慨、氣質都很舊。“鄉愁”文章寫了十幾年,一丁點變化都沒有,難道農村真是一潭死水?我相信停滯不前的不是全國各地的農村,而是觀察者的眼光。過去這十幾年是中國城市化最劇烈的階段,不管是通過數據,還是留心觀察家鄉的細節,都會發現事情在起變化。但知識分子的鄉愁卻恒定不變,永遠是那種傷感,永遠是那種無力。也許他們是先從學院和書本裏批發了那套觀察農村的思維模式,然後趁著過節回鄉找點素材套了上去。

  一些人在感嘆當下鄉村凋落的時候,都會虛構一個桃花源般的過去。仿佛現在人情淡薄,功利世俗,以前則鄰里和睦,相親相愛。比如博士筆記説現在農村人都在打工,父母生病兒女都不在身邊,因此得出結論“現代生活是一種讓人心腸變硬的生活”。我卻記得小時候,村裏常有兄弟因贍養父母打得不可開交,乃至老死不相往來。而自從打工興起之後,這種事很少聽説過。寫小説可以隨便抒情,但真要關心農村就得承認,過去的農村,窮就是窮,談不上完美。

  “鄉愁”文還有一個毛病,就是總愛以小見大,俗稱在故鄉讀懂中國。都説中國在這莊、中國在那莊,其實東部西部、南方北方,差異何其大。中西部山區的農村與江浙發達地區的農村,豈可同日而語?但只是過年回自己村待幾天,聽親戚鄰居嘮幾句嗑,就敢給“中國農村”看病,膽大的還敢下病危通知。

  有人會説,博士過年回鄉搬運點農村問題進城,總比城鄉徹底隔膜要好。但我們應該期待更好的“博士返鄉報告”,或者説,更好的“博士返鄉報告”裏,更該有詳細的調研和論證。

  □西坡(媒體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