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濕地: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路

  • 發佈時間:2015-02-25 00:30:26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入冬以來,閩江口迎來了一群又一群美麗的“客人”——候鳥。

  11日14時開始漲潮,閩江河口濕地的巡護隊長林家籌開著船沿著濕地巡邏,目光注視著江面上和蘆葦叢中的一舉一動。

  “一方面是看有沒有人放網捕鳥,另一方面還要觀察這些鳥有沒有異常情況。”林家籌這個冬天基本上是“無功而返”,在他看來,這是件好事,“説明大家保護濕地、愛護鳥類的意識提高了許多”。

  48歲的林家籌是長樂市潭頭鎮克鳳村人,過去從事捕撈和養殖業,保護區成立後,改行做了巡護員。

  在飛起的一群鳥兒中,林家籌準確找到了一隻黑臉琵鷺。“去年冬天,這裡發現20多只黑臉琵鷺,這個冬天已發現70多只了。”閩江河口濕地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途中重要的一處落腳站,充沛的食物每年都吸引數萬隻越冬候鳥飛臨此地棲息。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逐年加大,來這裡越冬、覓食的鳥類持續增加,芳草萋萋的濕地上又現萬鳥翱翔的場景,吸引眾多生態攝影愛好者和觀鳥人士前來拍攝、觀鳥。

  利用也是一種保護

  鮮為人知的是,萬鳥雲集閩江口的背後,還在進行一場人與草的戰鬥。

  隨著潮位的不斷升高,蘆葦被淹沒在水中,不少鳥兒往實驗區裏生態鳥島飛去。

  “它們在這短暫停留,還可在這裡找到食物。”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主任楊渭平説,新世紀以來,來自美國的互花米草開始在這裡蔓延,這些外來入侵植物植株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發達,能促進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積,超強的繁殖力令本土植物節節敗退,也導致鳥類的食物失去生長的環境。這近千畝生態鳥島原是被互花米草侵佔最嚴重的區域。

  省野生動物與濕地資源監測中心室主任余希多年來常駐閩江河口參與治理互花米草。他説,經多年實驗發現,通過“圍堰”來治理互花米草是有效的。這方法通過築起60釐米高的圍堰,先把互花米草割掉,再用水淹沒21天,才能根除。

  互花米草繁殖能力非常強大,隔離失敗又將蔓延。為更好地保護候鳥棲息地,一種雙贏方式浮出水面,保護區通過與養殖戶簽訂合同的方式,允許每年4-9月養殖,冬候鳥抵達前全撤離。余希説,之所以允許養殖,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可以人為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另一方面,到閩江口濕地的大部分是冬候鳥,停止養殖後還有不少小魚小蝦,可為候鳥提供食物。

  幾年下來,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這個曾難覓鳥蹤的區域又逐漸恢復了生機。同時,許多當地百姓也通過這一方式實現了增收。

  2013年6月,閩江河口濕地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目前這一方式只在實驗區推行。

  “一個和諧的保護區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楊渭平表示,保護區在升級完成後,當地部分老百姓告別了傳統的養殖業,因此,保護區管理處在依法、依規地引導百姓開展有序養殖的同時,開發旅遊、採摘等第三産業。

  最大化發揮濕地效益

  我省濕地類型多樣,濕地資源較豐富,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5類21型,濕地總面積87.1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7%。

  近年來,由於過度、不科學的資源開發,自然濕地面積大幅度縮小,使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物種受到破壞。以福州為例,據統計,2009年-2013年底,福州濕地減少面積約3800公頃。流失的濕地類型主要為水産養殖場、沙石海灘、岩石海岸。

  福州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在規劃的《福建省濕地保護規劃》和《福州市濕地保護規劃》中,這些區域屬三級濕地生態功能區,可合理利用,並與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

  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和重大經濟價值,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支撐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省將針對濕地,提出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專家劉伯鋒説,濕地是多功能的,關鍵是實現它的功能最大化,比如一個海灣濕地,既可支援航運發展經濟,又可以生産水産品,還可為生物提供棲息地。那麼,在保護濕地的過程中,就要考慮濕地功能的多樣化,實現效益最大化,不能片面地考慮某一方面的作用。(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李建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