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內油價調整 或迎來今天第二次連續上漲

  • 發佈時間:2015-02-24 16:2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國內油價調整窗口將在27日打開,市場可能迎來今年油價第二次連續上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國際油價真正復蘇尚需時日。

  央廣網財經2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國內油價在本週五,也就是27日24點將再次迎來調價窗口。多家機構分析師表示,只有原油連續大幅暴跌,本輪油價調整才能擱淺,因此成品油將迎來今年首次兩連漲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國內多數地區國四93#汽油每升在5.85元左右,國五92#汽油每升約在5.98元左右,此次上調落實後,預計全國93#汽油將全面重返六元時代。

  2013年10月,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油價下跌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首先,物流企業、計程車以及私家車的油耗成本明顯下降;其次,在油價處於歷史低位的機會,國家戰略性囤油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現在國際油價有小幅的回升,導致國內油連續兩次上調,是油價見底的信號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否需要重新評估?

  關於這個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希臘債務問題暫時緩解,引發上周國際油價連續上漲後,本週出現了大起大落的格局,國際油價週一跌破49美元。一個希臘債務問題就能夠把國際油價引領走出低谷嗎?目前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仍然沒有改善,油價小幅上升是否只是暫時性的呢?

  韓曉平:顯然不是這樣的,因為希臘對整個油價的影響非常有限。儘管希臘問題解決了,但是實際上供需關係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而且上週一些事件,如利比亞的戰亂在不斷的發酵,另外美國的煉油廠爆炸等等這樣一些資訊,特別是北美地區碰到了極寒的天氣,大量的下雪,使採暖油的價格也上漲,多方面的因素拉動。但是這所有的因素都是一些短暫的,都是短期的價格的波動。從長期看供需關係還是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供大於求的局面依然存在。

  經濟之聲:所以面對著這種供大於求的局面沒有改善,國際油價的小幅上升應該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對於未來油價的走勢您如何來判斷,底部是不是已經探明瞭呢?

  韓曉平:現在非常難説,因為從供需關係看現在全球的經濟並不好,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拉動油價快速上升,儘管美國的一些油井關閉,但是算來算去對於美國有幾十萬口井這樣一個國家,每一次看到關閉的數量也只有幾十口,所以這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石油供大於求的局面。另外,在其他的産油地現在為了保證市場份額都沒有減少石油供應的趨勢,再加上一些地區出現戰亂以後有些政府還需要增加石油的出口來保證自己的經濟,所以這些因素促成石油還可能出現更多的波動,現在看到油價上升很大的程度還是投機的因素。

  經濟之聲:業內人士指出,低油價使航空、旅遊、商業等行業都受益,從而減少普通消費者的出行成本,間接地刺激了消費,進而降低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本。有分析認為,國際原油年平均價格每下降10美元,中國就將節省200億美元進口成本,為經濟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而言目前顯然利大於弊。就目前經濟情況而言,油價將來的走勢將會如何?油價的底部是否已經探明?

  韓曉平:現在實際上從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低油價對中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好處,就是我們可能感受到油價可能出行成本降低了,這是一個實際情況。但是中國是在節能新能源方面投資最大的國家,太陽能、風電還有各種各樣的節能技術上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在石油替代方面比如煤質油、煤質氣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同時在開發頁巖氣、各種非常規氣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而開發成本相對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於中國現在高油價可能相對來説使這些産業還能夠繼續維持,而持續的低油價可能會使許多的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或者節能、或者替代能源的産業受到非常沉重的打擊,進一步會影響到就業,影響到國家的稅收,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所以長期看如果油價持續走低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形勢肯定是不利的。

   經濟之聲:所以就像您所談到的,中國是世界的主要産油國之一,那麼油價下跌也會使我們國內的石油企業壓力倍增,在今年是不是就能夠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

  韓曉平:現在實際上已經顯現,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外,就是延長,陜西省的延長石油公司。最新剛看到微信上的一個報道,説去年虧損已經達到47億人民幣,這麼小的石油公司都有這麼大的虧損,那麼中石油、中石化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再加上過去這些年我們在全球進行了石油勘探開發的投資,投資地點風險比較大,而且投資成本比較高的一些油區,這些油區投資可能有上千億的美金投入到這個地方,這對於大的石油公司來説也産生了非常巨大的壓力。

  經濟之聲:我國在石油進口、提煉,以及相關産業,能否利用石油下跌的週期來完成産業升級和體制改革?

  韓曉平:這種改革已經開始了,最近看到國家發改委和商業部允許更多的海外獲得石油資源的公司,或者是能夠提煉高品質石油這樣一些公司能夠直接的進口原油,以前他們只進口原油是自己不能用還要賣給中石油,而現在他們可以進口原油而且自己使用。這個放寬實際上已經在改革上走了一步了,下一步會進一步的推動石油企業的這種改革。因為油價低、供應充足是改革的最佳時機,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合併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因為如果把這麼兩個大的巨頭合在一起,競爭就完全沒有了,這恐怕不符合走市場經濟、市場配置資源的這樣一條道路。中海油和中石化這樣企業有可能進行合併,因為中海油只在海上,它在路上是沒有能力。而中石化煉油,而且在路上板塊的資源量也不是很大,如果把這兩個企業合併企業起來,它跟中石油的競爭就會比較有效。實行雙重性的競爭,再加上進一步開放市場,讓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市場,就可以逐漸的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CPI同比上漲1.6%,同比漲幅與9月份一樣,繼續徘徊在近5年來的低位,而PPI則連續32個月下降。

  莫尼塔投資分析師表示:油價下跌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此外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在下跌,因此會傳導到産成品的下跌,對企業庫存造成壓力,廣義上講會帶來通縮的壓力。雖然長期通縮對於企業來説將帶來不利影響,但短期內,通脹處於低位有利於在未來經濟增速下滑、央行降息預期增強的背景下,為政策提供更好的刺激空間。

  近期由於國際原油供過於求的情況並未得到緩解,一些分析師已經將石油的最低價定在了每桶20美元。花旗最近的研究報告稱,油價將在一段時間內低至20多美元。花旗銀行週一在報告中稱:“近期油價上漲僅僅只是個障眼法,油價可能很快會降至每桶20美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