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為中國能源領域帶來多重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1-07 20:28:0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張正富 程靜 郭信峰)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也連續下調。專家指出,低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有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中國經濟尤其是能源領域迎來多重機遇。
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隔夜收盤下跌超4%,跌破48美元每桶,創近五年來新低。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國來説,低油價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採訪時説,國際油價大跌首先有助於節約工業成本,提升産品競爭力。舉例來説,2013年,中國進口約1.3萬億元石油,像目前這樣“半價”,就能節省幾千億元,因此對經濟將帶來拉動作用。
國際能源合作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林伯強説,中國能源緊缺,現在是“走出去”的最佳時機,中國和俄羅斯等能源大國的合作,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取得更多進展。此外,已經“走出去”的中國油企在低油價時代應將更多精力放在內在的精細化管理。
除了降低能源成本、刺激國際合作之外,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作,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相對寬鬆的環境。
2009年之前,中國成品油價格主要由國家管控。近年來,中國連續兩次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油品定價機制更加透明,供求也趨於穩定。然而,目前距離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還有一段路要走。
林伯強説,推進成品油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是共識,但改革是有條件的,主要考慮價格改革後如果油價大幅上漲産生的影響。因此,改革應在國際油價比較低的時候推進。油價大幅度下跌和國內需求放緩是改革的基本條件。
經濟新常態使能源需求增長放緩,也是推進改革的一個基本條件。林伯強説,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習慣了管制的能源價格體系,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能源價格改革總是受到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限制,因而進展緩慢。
據介紹,雖然中國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掛鉤,但基本上還是典型的政府定價。林伯強説,改革的重點應是政府將成品油調價發佈權交與第三方機構,即按照政府定價機制所規定的週期和公式計算調整幅度,由第三方機構審核和宣佈,政府進行監管。這樣有利於避免油價調整滯後和不足量調整,增加調價的透明度。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對於事關國計民生的石油行業來説,改革並不等於完全放開,價格機制改革也只是一小部分,石油企業改革的重點應該放在減少盲目投資、提高經營效益、建立品質保障體系等方面。
低油價的影響並不是都是積極的。在低油價時代,新能源産業的投資回報率和積極性相對下降,節能減排的壓力有所降低。專家建議,中國迫切需要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構建生態文明,不應因低油價而放鬆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産業的發展步伐。
至於國際油價下跌之勢還將持續多久,周大地説,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世界經濟對石油的需求下降,供應能力持續增強,而這些因素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油價重新推高缺乏動力,因此國際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在較低水準。
林伯強説,從目前原油市場情況看,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供需格局發生較大改變,賣方競爭加劇、買方需求不足、原油市場供給過剩,造成目前原油價格大幅度走低。可以預期,國際原油價格疲弱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