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建構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2-17 00:31: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經貿和人員往來的增多,加上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專家建議,通過制定專門法律實施有效管理,並逐步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堵住外來物種入侵的“通道”,同時加大對入侵生物的研究,尋求有效的應對之策。

  專家判斷,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仍將面臨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增多、面積擴大的趨勢。這是由於,一方面外來物種仍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我國;另一方面,已形成入侵的物種在國內多地區之間快速擴散。

  1953年,我國新疆地區首次發現外來蘋果蠹蛾,在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傳播後,直到1989年擴散出新疆,目前已在遼寧省、甘肅等地均有發現該物種。陜西省農業廳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站長范東晟説,目前蘋果蠹蛾已對全省形成東西夾擊之勢,鄰省甘肅省多個縣區果汁加工廠內已監測到蘋果蠹蛾的存在。陜西省果區與這些地區果園幾乎直接相連,蘋果蠹蛾進入省內的路徑將由單一遠距離傳播,變為遠距離跳躍式和近距離自然傳播雙重途徑,阻截防控壓力和任務驟升。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松光介紹稱,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連接長江、淮河以及沿線湖泊,這為外來入侵物種擴散提供了通道。據他調查發現,外來水植物水盾草以往主要入侵長江以南水體。但目前水盾草存在向北進一步擴散的風險。謝松光説,我國外來入侵魚類已有70多種,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聯通,增加了外來魚類擴散和沿線魚類跨區域入侵的風險。

  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曾先後截獲入境的黃肥尾蝎、活體箭毒蛙、毒蜘蛛等外來物種。有關專家指出,一旦這些物種進入國內,因其缺乏天敵很容易形成入侵。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2011年全國共截獲各類動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50多萬次,3972種;2012年達到57.9萬次,4331種;2013年達到61萬次,4883種。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入侵研究室常務副主任劉萬學説,當前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速度一直在快速增長。根據統計,以往每十年才發現一到兩種外來物種,“而近十年來,每年發現的外來物種數量有1到2種,這從一定程度上説明瞭當前外來物種入侵速度在加快。”

  專家指出,外來物種形成入侵後,因數量多、分佈廣,且涉及生態系統的方方面面,實現根治難度很大。

  據了解,目前對付外來入侵物種的辦法有三種:一是人工物理防除,這種方法在外來物種入侵初期,還沒形成種群時行之有效,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人工化學防除,這種方法效果比較好,但化學藥物也可能殺死其他生物,化學殘留也會造成環境污染;三是生物防治,即引入入侵植物天敵進行防治,但採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慎之又慎,很容易形成新的入侵。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潤志表示,蘋果蠹蛾的卵會寄生在果肉裏,憑肉眼根本看不出來,非常利於傳播擴散。不少果農對感染的蘋果採取深埋、丟棄等辦法,卻難以根絕。“蘋果蠹蛾的蛹、卵耐低溫高溫,將其殺死有一定難度,因此防治非常麻煩。”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陸永躍説,現在距我國內地首次發現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已有十年時間,目前紅火蟻已擴散至多個省區,且分佈面積仍在逐步擴大。“自從紅火蟻形成侵害以來,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經過我們研究,找到了殺死紅火蟻的有效辦法。但紅火蟻分佈太廣,要想全面殲滅已經不可能。只有調整治理思路,對紅火蟻肆虐地區採取重點治理方式。”

  專家呼籲,外來物種入侵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環節,建議從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基礎研究等方面著手,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

  首先,儘快建立翔實的生物基因數據庫,列出應該重點防範的外來物種名錄,守住城市的大門。在充分科學研究和資訊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制定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名錄及評估方法,對有意引進的外來物種、潛在性外來入侵物種進行風險評估和動態監測,構建科學完善的風險評估監測體系,實現外來入侵物種的早發現、早控制、早撲滅。

  其次,地方政府應加大投入和主動立法。據了解,目前中國的進出境動植物檢疫體制是一種中央直管、地方協調的機制。無論是立法還是機構建設,地方在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都非常有限。但地方又是外來入侵物種最直接的受害者。

  業內專家認為,地方政府更應該認真關注外來入侵物種的防禦,一方面通過主動立法,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準,提高攜帶、郵寄禁止進境物入境人員的處罰標準。另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旅郵檢口岸的建設,加大對檢驗檢疫部門的支援和投入力度,提升防禦外來物種入侵能力。

  最後,專家認為,應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出臺專門的《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整合各方面資源建立外來物種入侵風險評估與防範機制,最終建構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現有法律法規較分散而不成系統,外來物種管理的執法主體不明確,對物種引進有審批權的部門比較混亂,審批、防範、監測、預警和治理等各環節的管理體系尚不完善。應完善現有的外來物種檢測和風險評估體系,以風險預防原則為指導,制定風險評估工作的統一規程,建立跨部門、跨學科、綜合性的國家級專業評估機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