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因素制約期權套利機會

  • 發佈時間:2015-02-16 05:21: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周是期權上市交易第一週,期權品種從無到有,標誌著A股市場進入“立體交易時代”。週三,中信證券由於其做市商模式計算而産生的報價錯誤上演“烏龍指”,導致兩期權合約在盤中曾一度出現瞬間暴跌99%並觸發熔斷機制。這既使投資者領略到了期權的魅力,也讓投資者充分體驗到了期權隱含的風險。

  “烏龍指”讓大家憶起2007年2月28日,南京投資者以1厘錢的價格買到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收盤價約0.7元的海爾認沽權證(580991),當日該投資者820元變56萬,獲得超過700倍的收益。8年後,戲劇性的一幕再次上演。幸而,在目前交易規則下,單筆限價指令報單最多10張闔約,因而在熔斷機制啟動後,中信證券撤回了未成交的錯單,避免了其他錯單繼續成交。

  交易所的熔斷機制在市場出現突變甚至錯誤報單時,很好地保護了投資者。但與此同時,交易所非常嚴格的限持倉、限開倉及開戶要求使得期權市場交易冷清。從近一週的成交情況看,日均成交2萬張闔約,其中認沽期權與認購期權(P/C)的成交比例約為0.68,説明市場的成交大部分集中在認購期權上,對後市上漲的預期較強。

  期權市場成交低迷導致包含PCP平價套利和盒式套利的機會無處可尋。2月9日上市初期,偶爾會出現反轉換套利機會,但折合上證50指數也不超過15個點。但是,即便這僅有的15個點,想能夠套取到也是幾乎不可能的。首先,50ETF無法做空,即使融券做空,也要等到3月份期權到期交割實現利潤,持有期間的融券利息都不能涵蓋;其次,由於目前市場成交極不活躍,即使有進場的機會,也未必有平倉機會;最後,當然還有不算高昂的手續費。因此,期權平價關係得到的“利潤”其實只是鏡中花。但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微小的空間也僅僅存在了一個上午。截至週五,反轉換套利的機會再也沒有出現過,市場的平穩表現得淋漓盡致。

  期權低迷的成交水準使得套利機會難尋蹤跡,而之前呼聲很高的用以對衝滬深300指數期貨的功能由於目前嚴格的限倉制度,也將普通個人與機構投資者擋在門外。按照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502當前3500的點位,50ETF按照2.42元來測算,對衝價值約105萬的股指期貨大約需要現貨50ETF約43.4萬份,由於期權合約的合約乘數是10000,意味著需要單方向期權的持倉達到43張,這已經基本達到個人或機構持倉的上限。另外持倉單個合約不超過20張,如此一來,將並不算多的43張闔約分到不同執行價格的合約裏,對衝效果實在是難以保證。

  從上週期權的綜合成交價來看,其價格呈下降趨勢,這從全部期權合約的隱含波動率就可看出端倪。週一期權開始交易時,隱含波動率還在30%以上,到了週五,隱含波動率降回落至22%,説明市場對於“權利”的認可度偏低,主動去買入權利的投資者仍然很少。因此,賣出期權同時用現貨進行動態對衝的套利方法是無法實施的。同時,一級投資者只能交易的備兌開倉策略也毫無用武之地,目前平值期權僅有3.3%的溢價率實在是不值得投資者去冒這個險。

  鋻於當前的市場的隱含波動率基本處於極低的水準,畢竟最近1個月市場已實現平均歷史波動率還在近50%的相對高位,近期投資者可以考慮做多波動率策略,也即買入跨式或寬跨式套利組合,用目前較低的風險去博取無上限的利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