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場意義深遠的時空觀念變革

  • 發佈時間:2015-02-16 05:20: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11日,旅客張鑫決定按照列車長宗珊妮的意見打個“高的”。本應乘坐G7595次高鐵從南京前往嘉興的他,錯上了對面站臺的G46次列車,一路坐到了徐州。按照宗珊妮的建議,他在徐州和南京完成兩次換乘,僅比原計劃晚兩個小時抵達終點。

  車次多、間隔短、採取公交化開行模式的高鐵,已成為人們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之一。從2007年至2014年,高鐵列車累計發送旅客31.6億人次,佔鐵路旅客發送量的比重從4.8%增至38.5%。

  高鐵帶來了旅客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安全、方便、快捷、運力強大的中國高速鐵路,正以其比較優勢滿足著更多人的商務、旅遊、探親等出行需求。借助高鐵,中國人的生活半徑和活動範圍明顯擴大、拓寬,生活方式及節奏隨之發生變化。

  這個寒假,廣東惠州的11個孩子來到廣州的飛渡教育培訓學校,高鐵的開通讓他們結束了為期數年的遠端英語課堂,開始了一對一的面授。

  返鄉的摩托軍團少了,奔走于各站點打“高的”的旅客多了;異地戀的障礙掃除了,説走就走的旅行更方便了;“雙城生活,同城效應”在高鐵沿線不斷顯現;不同層次的生活圈、旅遊圈、工作圈,都因高鐵而構建。

  高鐵引領著人們時空觀念和生活理念的轉變。飛馳的高鐵放大了普通百姓的活動範圍,更顛覆了人們的時空觀念。

  高鐵京滬線用5個小時解讀了1300公里,京廣高鐵武廣段的通車讓廣州與武漢之間的1069公里被3個小時演繹……哈大線、蘭新線、西安至廣州、成渝到華東,高鐵重構了社會的空間概念。

  “高鐵生活圈、工作圈或旅遊圈的形成,都立足於人們時空觀念的改變。”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説。

  當高鐵賦予“遙遠”與“邊緣”新的定義時,空間概念上的中心和邊緣就變得模糊。高鐵正改變著中國人擇業、居住、旅遊、婚戀、養老等傳統觀念,催生出全新的生活理念,帶來了更多異地生活、消費、置業、養老的可能性。

  結束2014年的高考,常州孩子張弛和廣州孩子李棟同時報考了武漢的大學,兩條高鐵線路讓“好男兒志在四方”與“父母在,不遠遊”不再是悖論;北京、上海的老年人考察起廊坊、昆山的養老院,更低的成本與更舒適的環境讓異地養老成為現實。

  高鐵促進了社會資源與要素的合理流動。高鐵構建的快速通道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實現了區域間人流、物流、資訊流的快速流動,使城市間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更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開始了共用優質社會資源的進程。

  一條京津城際鐵路,為天津書生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帶來30多名北京技術員,一度擔心制約公司發展的人才問題通過高鐵得以解決;滬昆高鐵南昌至杭州段的貫通,為江西上饒引來大量沿海地區的技術、人才與資金,迎來電子商務産業的發展機遇;貴廣高鐵開通後,粵桂黔3省(區)組建了“貴廣高鐵旅遊行銷聯盟”,實現區域內的資源共用與互利共贏。

  “回大陸3年多,在高鐵商務之旅上很難察覺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差別。于我而言,高鐵就像是Mr.Right,那種感覺就是,它早該出現了,它終於出現了。”智利捷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潘莉莉説。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國家資訊中心旅遊研究規劃中心主任石培華認為,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大國,高鐵帶來的變化遠比其他交通工具深遠。常態化、大眾化的高鐵交流,引領著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社會流動,在改變個體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城市與社會管理帶來深刻變革,並在變革中逐漸培育起高鐵文化。竹立家説,發展中的高鐵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程度與觀念的平衡程度,加快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了中國的現代化水準,已成為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的物質支援,也讓中國社會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與社會凝聚力不斷增強。

  6年半的時間,高鐵讓中國人實現四海通家,願意四海為家,走向四海一家。(相關報道見八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