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樞紐地位日益突出 臨空經濟將邁入新階段
- 發佈時間:2015-02-16 04:29:36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鄧睿 王明傑
臨空經濟依託航空樞紐而形成,然而,如果只是簡單利用航空樞紐的要素交換傳遞功能,並不能孕育出真正意義的臨空經濟,按照流量經濟理論,只有將依託航空樞紐所産生的流量與地區經濟活動進行充分融合,使“流量”變成“留量”,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臨空經濟。
樞紐量級:
國家級樞紐向世界級樞紐演變
近幾年,成都不斷強化面向世界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國際機場協會(ACI)公佈了2013年全球機場客運量排名,成都位於第44位;2014年,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進入全球機場排名前40位,位居全國第三。據中國民航局報告,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晉陞為同北上廣三大機場並列的國家級航空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航空樞紐,而新機場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成都作為區域性航空樞紐的優勢。2015年1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式下發文件,同意建設成都新機場。新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F級,為最高級別機場,2025年可容納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量32萬架次。機場建成後,成都正式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將為成都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奠定基礎。
樞紐半徑:
將形成通達全球的國際航空圈
截至目前,成都已開通國內外240多條航線,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80余條,包括通達北美、歐盟、日韓等發達地區的國際客貨直飛航線,通航城市近190個。作為西部門戶樞紐的成都,其輻射能力越來越強。在未來,成都將構築起國內2小時航空圈,通達北京、上海、廣州、拉薩等;構築亞洲範圍的4小時航空圈,通達日本、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構築世界範圍的15小時航空圈,通達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地。臨空經濟將邁入起飛階段。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當機場客運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的臨界點,年每人平均GDP超過5000美元,臨空經濟就進入了實質性的起飛階段。在2013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客運吞吐量就已經超過3000萬人次,每人平均GDP已突破1億美元,2014年成都GDP突破萬億元,這為成都打造臨空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伴隨航空樞紐量級的提升和樞紐半徑的擴大,更將加快成都臨空經濟邁入起飛階段的步伐。
建言:
增強“攪拌器”和“放大器”功能
從流量經濟理論來看,依託樞紐所滋生的經濟體——樞紐經濟,其發展的關鍵條件是 “五大流”,即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資訊流,樞紐所在區域承擔“攪拌器”和“放大器”功能,通過高效、有序和規範的流動,各要素實現其價值,並促進地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持續發展。
臨空經濟依託航空樞紐而形成,其發展的關鍵條件是航空樞紐直接帶來的物流、人流,以及間接帶來的資金流、技術流和資訊流等。臨空經濟區將承擔“攪拌器”和“放大器”的功能,將各种經濟要素與本地經濟活動相融合,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進一步放大要素流量的規模。成都應抓住航空樞紐量級提升、服務半徑擴大的機遇,增強臨空經濟區對物流、客流等經濟要素的“攪拌器”和“放大器”功能,加強承載經濟要素的平臺建設,促進經濟要素 “流量”變“留量”。第一,加強物流平臺建設。搭建以雙流航空物流園區為中心,以各區(市)縣物流園區、配送點、專業市場為補充的航空物質流通體系;增強和鐵路口岸、水運港口的聯繫,持續完善航空樞紐的口岸功能,降低通關成本;引入物聯網技術,搭建物流電子商務平臺,提升物流服務現代化水準。第二,加強客流平臺建設。增強城市為機場服務的功能,完善酒店、餐飲、商務服務等設施及服務。進一步完善連接機場的城市軌道交通,實現航空樞紐與陸路交通實現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對接。第三,加強溝通協調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城市與機場之間建立更便捷、更順暢、更長效的溝通協調機制,促使航空樞紐與城市發展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更加融合。第四,以臨空産業助推城市經濟發展。借助臨空經濟帶來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資訊流,聚集優質生産要素,積極發展航空製造業、航空運輸指向性強的高新技術製造業等臨空製造業,培育千億産業集群,引領成都步入全球製造業價值鏈中高端。積極發展航空樞紐服務業、航空運輸業等臨空服務業,積極培育總部經濟形態,逐步提升成都在國際消費貿易中的地位,推進成都早日建成世界旅遊目的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購物天堂。
作者介紹
鄧睿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城鄉産業規劃所所長,長期致力於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區域戰略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等專業領域。
王明傑 成都經濟發展研究院城鄉産業規劃所高級規劃策劃師、GIS規劃應用工程師,長期致力於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區域規劃、産業規劃、GIS應用研究等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