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有根本差別

  • 發佈時間:2015-02-13 10:37:4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有人問,這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嗎?隱藏著中國的地緣戰略意圖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回應上述問題,本報從今日起刊發系列文章,幫助讀者更加準確、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後,有人將其同美國二戰後推行的“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事實上,兩者存在根本差別。

  “馬歇爾計劃”出現在冷戰時代,從一開始就帶著意識形態的濃厚色彩和分庭抗禮的對立氣氛。這個被冠以“歐洲復興計劃”的工程,明確將8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排除在外。該計劃主要策劃人之一、時任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本人曾直言不諱警告西歐,“對任何投票選舉共産黨掌權的國家,歐洲復興計劃所規定的援助將立即停止”。這種扶持一方、壓制另一方的作法,清晰地反映出“馬歇爾計劃”的時代局限性。

  “一帶一路”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中應運而生,是時代的新生兒,既遺傳了古人開闢古絲綢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著滌蕩冷戰殘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發展到今天,人類社會越來越朝著安危與共、榮損相依的命運共同體邁進。“一帶一路”順應這一潮流,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藩籬,抓的是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想的是自己要過好、也要讓別人過好,信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沿線國家既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也有搞資本主義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蘭教立國的;既有認同西方價值觀的,也有秉承東方理念的。“一帶一路”致力於溝通這些差異,促進求同存異基礎上的相互協調,發掘聚同化異帶來的互補潛力,為建設共同發展的世界添磚加瓦。

  “馬歇爾計劃”看上去是一個經濟救助計劃,其最終目的卻在於大國爭霸。時任美國總統特別顧問克利福德就説過,“我們擔心的不是市場,而是預防蘇聯擴大其控制範圍”。即便是對西歐國家,“馬歇爾計劃”在援助中也附加了很多不平等條件,埋下了干預西歐各國內部經濟政策的“釘子”。

  “一帶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絲綢之路縱橫萬里、跨越千年,關鍵在於它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推動了歐亞大陸國家的整體繁榮和進步。新時期,“一帶一路”的精髓恰恰在於弘揚平等互利的好傳統,堅持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好效果。“一帶一路”奉行自願平等參與的原則,沿線各國完全根據本國利益參與進來。作為這項倡議的提出者,中國不但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還致力於推動各國實現發展戰略的對接,而不是搞單向輸出或強加於人。下一階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一步,就是沿線各國平等協商,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共同充實完善合作內容和方式,推動“一帶一路”從倡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

  今天的世界已不再需要“馬歇爾計劃”,需要的是各國共商、共建、共用的合作藍圖。“一帶一路”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幅美好畫卷。

  400億美元絲路基金錢從哪來?投向何方?

  方瑋峰談絲路經濟帶建設:經濟與文化缺一不可

  共建21世紀海上絲路正當其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