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歇爾計劃”添堵“一帶一路”

  • 發佈時間:2014-11-07 05:18:10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鈕文新

  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用軍艦去維護資産安全。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無條件接受“援助”。比如鋼鐵到國內採購,以什麼價格採購,這是非談不可的問題

  “二戰”結束之後,歐洲戰場需求突然停止,而美國依據戰爭需求建立起的龐大産能開始顯現出極度的過剩狀態,導致美國經濟面臨極大困難。尤其是農民,當時農業産出的大量肉食和糧食腐爛變質,農業生産快速萎縮。而這樣的情況“二戰”後持續了兩年。

  怎麼辦?1947年6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説,首先提出了這個“援助歐洲”的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馬歇爾計劃。此次演講中,馬歇爾呼籲歐洲國家採取主動,共同制訂一項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在4年內向歐洲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

  現在大多數人都在讚美“馬歇爾計劃”,對歐美而言,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雙贏”計劃 一方面解決了歐洲重建急需的資源,一方面為美國解決産能過剩問題贏得了時間。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個計劃帶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馬歇爾計劃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它以苛刻的條件將“蘇東社會主義陣營”排斥在外;第二,為美元霸權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所以我認為,不宜過度炒作“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建設,完全是不帶有任何政治訴求的,在經濟上互惠互利的事情,是中國重要外交戰略的組成部分。如果將其與“馬歇爾計劃”類比,勢必會給一件大好事添堵、打折扣,增加難度。

  我看“馬歇爾計劃”的關鍵是貨幣。美國向各國提供的貸款,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條款就是用美元買美國商品。有史料記載這個比例達到80%。就是説,10美元貸款中有8美元用於美國本土採購。否則就談不上消化美國過剩産能。

  中國要“走出去”同樣面臨大量的問題。比如,現在就有人説,“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至少有兩大作用:第一,通過對外投資減少外匯儲備;第二,緩解國內産能過剩;第三,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殊不知,這些目標彼此存在矛盾。

  要減少外匯儲備,中國對外投資必須使用美元(或其他外匯);而要用這筆錢更多地購買國內商品,那這個外匯還會回到中國外匯儲備賬戶。也就是説,這樣的投資無法減少中國外匯儲備。除非有這樣的情況:中國對外投資,原材料不在國內採購,而投資收益或債務歸還回流中國的貨幣是人民幣。這樣的情況可能實現嗎?有可能,但需要非常細緻而複雜的制度安排,否則這筆錢很容易“打水漂”。

  我不是“潑冷水”,而是提示這方面的風險。畢竟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用軍艦去維護資産安全。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無條件接受“援助”。比如鋼鐵到國內採購,以什麼價格採購,這是非談不可的問題。

  也正因如此,我也呼籲國內市場的投資者冷靜,不要預期過高。項目“走出去”必須一事一議,而不能簡單認為中國過剩的産能一定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轉移。實際上,馬歇爾計劃停止之後,美國還是經歷過強大的陣痛。因此,中國經濟必須指望內需,如何更好地拉動內需,才是當務之急。(作者係央視財經首席新聞評論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