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朱曉明:精準創新十分重要

  • 發佈時間:2015-02-13 00:32: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創新有很多辦法,一種可以搭大車,成為某一個創新産業鏈當中的一小塊,沿著它去做--"小産品大市場"。但是,對於那些既沒有科技創新的産品,也沒有管理制度創新理念的企業來説,就真的有點兒可悲。

  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要尋找一個最好的轉型辦法,那就是創新。所以,創新的頻度出現得那麼高,而且各地省市的政府也圍繞著創新作為主線。上海市委決定的主線條就是轉型發展,創新驅動。最近,中央給上海一個任務,就是建立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仔細想想,全球的世界級城市,如紐約、倫敦、上海,基本都是行業、貿易、金融中心等産業中心。一個城市或地區能否保持久盛不衰?可能更高境界就是創新。要讓上海可持續發展,就要科技創新。

  那麼是否科技就代替一切了呢?不是。體制創新、經營模式的創新也很重要。精準創新就是力圖讓大家知道科技創新有多重要,第二就是讓一項科學發明轉變成科技創新再轉變成生産力,是要有方法論的。

  當前,一些小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該如何去創新?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創新是命脈。小企業有時候覺得維持日常開銷已經很困難了,那沒辦法,大浪淘沙,如果不堅持創新,也許就不存在了。這並不是一種悲哀,恰恰是全球經濟向健康方面去發展。但是,我們對那些在中國吸收勞動力達到90%的民營企業以及小企業的作用不能低估,不能看著它遇到困難見死不救。而在這時,科技創新有很多辦法,一種可以搭大車,成為某一個創新産業鏈當中的一小塊,沿著它去做——“小産品大市場”,比如生産手機某個小零件的小企業,也可以活得非常好。但是,對於那些既沒有科技創新的産品,也沒有管理制度創新理念的企業來説,就真的有點兒可悲。怎麼辦呢?控製成本結構就很重要。然而,今天已經不能再用祖父輩的經驗去控製成本了,因為當今成本變動因素與以往比起來完全不一樣,比如以前沒看到的成本現在都會發生,以前花的成本現在網際網路讓資訊可以對稱,成本可以降低,數據可以挖掘。成本又減少了。這就看你如何去平衡。

  華為是個很好的案例,它把所有員工都變成合夥人,控制不論是從成本還是道德危機,這都是創新的一種。這種管理模式能否讓它啟發更多的企業?當然,每個企業的管理結構可以不同,並不是要千人一面,但是有一條要做到,那就是降低企業成本,爭取獲利機會。那麼,科技創新就扮演一個歷久彌新的角色,因為你可以在模式上創新,比如華為的股權結構,但是如果你不斷有新産品出來,再加上內部治理結構又好,那你就可以持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