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新常態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

  • 發佈時間:2015-02-08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值得思考的是,在新常態的語境下,它對科技創新提出了什麼要求,這些要求的特殊性又體現在哪些地方?從實際工作出發,這些方面也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第一,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最早都是從微觀組織開始的,無論是農村改革還是國營企業的改革。但是,科技領域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現在,這個問題的矛盾越來越大,如果此次科技體制改革不重視微觀組織的改革,如果對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改革沒有真正有效的措施,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那是不行的。

  第二,在新常態下,不論是研發活動組織還是創新活動組織,確實要轉變思路,要更加強調技術體系的整體變化和領先企業的培育。過去我們強調的更多的是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但是,當我國的某個産業進入國際競爭市場,最核心的問題是它是否具備為不同用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中國必須在這個問題上下工夫。

  第三,面向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態勢,我們一定要重視各種平臺的建設,這些平臺不都是由政府直接資助來建設的,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這些平臺為整個創新活動的動手者提供足夠的工具和條件,讓他們發揚工匠精神,DIY産品,組織創新。

  第四,對於科研而言,很重要的是提升科研體系自身的國際化程度,而不是簡單地強調雙邊或多邊合作。也就是説,像大學、科研院所這樣的科研機構,國際化是它的制度本身的要求,是制度設計組成的一個部分,而不是簡單的一種政策性的、一般性的要求。如果沒有面向國際化的一種改革來推動,我國的創新則會處在相對封閉的位置。

  第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各級政府針對市場失靈問題推出了很多舉措,促進了企業孵化器、生産力促進中心、風險投資等的發展。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上,政府應當在什麼時候退出。對於政府作用時間點的要求,會極大地改變政府作用的手段、方式。根據政府作用時間點的要求,設計一條資助—轉變—退出的方式和路線,對轉變政府職能非常重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