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突發事件還需産業支撐
- 發佈時間:2015-02-12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節臨近,多地均開展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
自然災害、人群踩踏、飛機空難……這些讓人悲痛的事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一次次災難也在提醒人們,在盡可能完善預防、預警措施的同時,做好應急、未雨綢繆是個必備方案。
快速、有效的應急舉措,需要強有力的應急能力作為後盾。而這種能力背後,必須有一個産業鏈條完整、技術先進、救援力量強大的應急産業來提供支撐。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應急産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應急産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産業體系基本形成,為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應對四類突發事件
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應急産業是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産品和服務的産業。
“要理解應急産業就得了解發展應急産業是為什麼服務的。”工業和資訊化部運作監測協調局副巡視員景曉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我國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應對過程包括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應急産業就是為上述突發事件應對活動提供支撐的産業。”
為便於大家更形象地理解,景曉波表示可以將應急産業與環保産業做個比較。“後者是為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前者是為應對嚴峻複雜的公共安全形勢,兩者都是在現有産業的基礎上以滿足某方面社會需求而産生並得到快速發展的産業。可以説,應急産業雖使用‘應急’,但基本涵蓋了消防産業、安防産業、安全産業、防災減災産業、資訊安全産業、公共安全産業、緊急救援産業、應急通信等,涉及裝備、材料、醫藥、輕工、化工、電子資訊、通信、物流、保險等。”他説。
據介紹,此次《意見》于2014年12月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是國辦63號文件。“文件起草歷時三年,應該説數易其稿,其中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在徵求意見過程中,部門、地方和企業提意見最多的就是重點方向。景曉波表示,“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對《意見》中提出的應急産業重點方向進行説明。一是怎麼確定四個重點領域。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有許多答案,如果按突發事件種類分類會出現在多個突發事件中都有某一個應急産品的情況,比如應急通信裝備;如果按現有産業分類就會出現一個大流水單子,毫無應急特色;現有的分類是按應對過程加應急服務模式,既體現特色,又相互獨立。二是怎麼確定每個重點領域的方向。為使重點方向更加清晰,我們根據不同重點領域的特點,對每個重點領域進行了二次劃分。比如監測預警中考慮每個事件需要的産品極具個性,就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預防防護中主要分為人和物兩個方面。”
“由於受篇幅限制,可能還有許多好的産品和服務沒有放進去,我們也覺得可惜。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編制國家重點發展的應急産品和服務目錄,給予充分的考慮。”景曉波説。
應急産業和技術進步直接相關
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參贊孫成永看來,應急産業和技術進步是直接相關的。“近年來,我國的應急産業和技術裝備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突發事件的處置現場情況非常複雜,對應急技術裝備的適應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而我國由於應急産業起步非常晚,産業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依然不強,一些産品技術含量還不高,部分關鍵技術産品還依賴進口,沒有形成核心的技術競爭力,存在一些主要的問題。”他表示,“首先是應急技術創新缺少系統性的目錄指導,企業、科研院所開展應急科研研發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復性。其次是應急産業的科技資源分散,缺少統籌和整合,核心應急裝備技術研發支撐條件不足。”
除此之外,他認為應急技術和産品體系條塊分割仍然有待加強。“不同領域的應急技術擁有單位之間缺少交流和合作,導致核心應急裝備系統之間互不配套、互不相容,影響救援效率的提升。另外,有效的産學研應用合作機制尚未建立,應急技術創新成果産業化和市場渠道還不暢通。”孫成永表示:“針對這些問題,也是為了儘快改變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現狀,《意見》中明確部署了相關的重點工作任務,並明確由國務院相關部門牽頭落實。”
“比如《意見》提出要加快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明確提出將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等積極對應急産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援。特別是在自然災害預警、應急通信、重大生産安全事故預防、重大網路安全事件監測預警等領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應急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從而支撐産業發展。”孫成永説,“《意見》還提出整合應急産業的科技資源,推動應急産業領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援應急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産業,推動軍民融合。”
“《意見》也提出要加大對應急産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政策支援力度,對列入目錄鼓勵類的應急産品和服務,在有關科研計劃中給予支援,還需要探索風險補償機制,支援重大應急創新産品的首次應用等。”孫成永説。
關鍵共性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儘管我國應急産業正逐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景曉波認為未來我們仍然任重道遠。“我國應急産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應急産業體系不全。主要表現為適應我國公共安全需要的應急産品和服務體系還未形成,應急産品和服務還分散在現有相關産業中;應急産業佈局尚不清晰,與處置突發事件應急物資需要就近就急相比,還沒有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佈局應急産品和服務發展,等等。”另外,他表示市場需求不足也是調研中企業提到的最多問題。“如何構建常態與應急條件下確保企業均衡生産的需求機制,關鍵是全民公共安全消費需求沒有有效的激活,物資儲備、重要設施和應急隊伍應急産品配置標準尚未對應急産品構成有效的拉動,航空救援等應急服務培育不足,等等。”景曉波説。
同時他強調,“關鍵應急技術裝備發展緩慢”也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反思我們歷次處置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部分關鍵應急技術裝備一直是制約救援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大深度大噸位沉船快速搶險打撈裝備、超高層建築火災撲救裝備等,這部分關鍵技術産品還需要依賴進口,可以説支撐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據了解,針對上述問題,《意見》對2020年前應急産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所需政策措施進行了系統部署,提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産業結構、促進集聚發展、促進推廣應用和開展國際合作等6項主要任務、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産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提出了産業標準、財稅支援、投融資、人才隊伍建設等5條政策措施。“這些任務和措施更加側重指導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關部門和各地加大力度推動落實。”景曉波説。
■要點提示
《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的六項主要任務
加快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産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援。優化應急産業結構採用目錄、清單等形式明確應急産品和服務發展方向,支援與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應急服務機構發展。推動産業集聚發展形成應急物資和生産能力儲備基地,建設國家應急産業示範基地。支援企業發展培育大型企業集團,促進應急特色明顯的中小微企業發展。推廣應急産品和應急服務激發全社會對應急産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完善重要公共場所應急設施設備的配置標準,推動應急設施設備裝備與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支援企業以高端應急産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引導外資投向應急産業有關領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