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一年"黑卡"仍橫行 成不法分子"致富利器"
- 發佈時間:2015-02-10 09:33:0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2月初起,電信企業各類行銷渠道將實現系統自動錄入用戶的身份資訊,停止人工錄入的方式。這也是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在全國範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的具體舉措之一。
所謂“黑卡”,工信部將其定義為:指未進行實名登記而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資訊、實施通訊資訊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行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
“落實實名制,是杜絕各種電信詐騙的關鍵。”北京郵電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牛凱説,該行動相當於從週邊監督層面督促運營商及其代理商,包括虛擬運營商,落實好入網實名檢驗的問題。
——新聞緣起——
三部門聯手整治“黑卡”
早在2013年9月1日,我國就已經全面實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但一直以來,由於“黑卡”數量大、範圍廣、來源多,導致了監管難、徹底消除難。
近日,隨著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三部門聯合部署專項行動整治“黑卡”,要求電信企業到今年底用戶實名登記須達9成以上,並要求各運營商一把手高度重視,這讓長期以來飽受“黑卡”折磨的大眾似乎看到了希望。
一石激起千層浪。《方案》下發以來,各運營商迅速行動,頻繁出招。
據了解,中國電信將把專項行動相關工作要求納入2015年各省級電信公司績效考核。具體操作方面,積極推進未實名老用戶身份資訊補登記,在用戶辦理新業務或變更老業務時依法要求其進行補登,同時利用話費積分獎勵等各種合法手段激勵用戶補登,在補登記過程中對用戶身份證件和資訊進行必要的查驗。
技術層面,中國電信採用APP客戶端與“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聯網比對,以及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等方式分階段實現證件核驗技術手段和自動錄入用戶身份資訊,具備對長期漫遊至異地的用戶身份資訊的核查能力,配合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及公安部門落實好對“黑卡”的發現、核實和快速關停工作,並對流出渠道從嚴進行查處。
針對存量非實名用戶的補登記工作,中國聯通將在補換卡、過戶及新業務辦理環節適時引導老用戶進行實名補登記,開展老用戶的用戶資料核實回訪工作。
——核心關注——
罪惡借“黑”遁形危害嚴重
河北杜先生的兒子在美國留學。2014年的一天,杜先生接到自稱其兒子同學的電話,一番花言巧語之後杜先生被騙15萬元。後經公安機關長期艱苦偵查,抓獲一個利用“黑卡”的詐騙團夥,據介紹,該團夥平時利用100多張“黑卡”進行各類詐騙犯罪。
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看似普通的小小“黑卡”,在不法分子手中就變成了“致富利器”。
“不法分子和非法機構利用‘黑卡’沒有使用者身份登記的特點,進行非法交易、詐騙、廣告、色情傳播或恐怖活動等非法勾當。”牛凱表示,由於這些電話號碼的使用者並非開卡身份證資訊的所有者,所以 “黑卡”在刑事案件追蹤罪犯方面給政府監管帶來空前困難和麻煩,嚴重威脅社會公共秩序和安全。
據統計,近期公安部門參與破獲的58起犯罪案件中,有51起的犯罪嫌疑人使用了非實名的手機卡、上網卡。
對用戶來説,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騷擾。由於“黑手機卡”橫行,人們每天被各種短信平臺的群發短信騷擾,煩不勝煩。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信用記錄。”牛凱説,如果有用戶的身份證被人冒用辦卡欠了一筆錢,這個信用黑記錄就會記在該用戶頭上。等用戶去貸款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名下莫名多出幾張手機卡,而且還都大額欠費。不想背這個黑鍋,就需要進行申訴、證明等很多流程,非常繁瑣。
實名制一年為何仍有“黑卡”
儘管電話實名制已經實施一年多,但仍有不少手機用戶處於“黑戶”狀態。中國移動綜合部副總經理葛頎表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仍有近16%的用戶沒有辦理身份實名認證,總量接近1.3億。而據了解,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有少量用戶未實名。這意味著我國手機“黑卡”數量超過1.3億張。
目前市面上沒有實名認證的手機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存量卡,即2013年9月實名制以前流通的手機號碼;另一種是新增卡,是實名制後重新開通的手機號碼。
據了解,對於新增卡,現在100%要求實名登記,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代銷點老闆希望衝業績,比如電信最小的代理點一個月開10戶就可以獲得1000元獎金,如果某代理點這個月只開了9戶,該代理點的老闆就會用自己的身份證再開一戶,等新用戶進來再直接辦理過戶手續;另一種則是代銷點將有些靚號先開通囤了起來。
新增號碼的實名制可以依靠嚴格管理實現,但存量號碼的實名制,卻更多考驗運營商的管理能力。
記者在住地附近諮詢了多個出售電話卡的報亭、小區門店,僅一家表示“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其餘均表示“不需要身份證”。其中一位報亭老闆告訴記者:“我這裡以前存了不少卡,有幾百個。這些是不用身份證的,也沒有人查。”
對此,牛凱表示,這些存量號碼,有的是用的代理
商的身份證辦理的,有的是代理商當時隨便填寫的資訊,都不具有真實性,而且又很難查證。
“對這些存量‘黑卡’,持卡人如果不主動申請辦理登記,運營商很難處理。”牛凱説,從技術層面來講,運營商完全可以通過禁止通話、不提供其他服務等手段對其進行打擊,但這樣做只能針對違規“黑卡”用戶,並且需要多部門聯合行動,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運營商也處於兩難境地。
——專家建言——
“滅黑”任重道遠需加強社會渠道監管
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實名制百利而無一害,牛凱認為,實名制以後,公眾丟失手機後查詢會更便捷。如今智慧手機都可以上網,撿到的人使用後會在應用層面留下機主的資訊,更方便搜尋。
“然而,真正實名制困難重重。”牛凱説,尤其是在報刊亭等社會渠道售賣的電話卡,違規操作漏洞很多。而且,運營商的社會渠道很複雜,發展用戶成本較低,有些用戶每月消費不到10元,有的只是租房等短期使用的電話卡,用戶本身也有匿名的需求。
一電信業內人士也指出,實名制還會增加運營商在渠道的投入成本,進行設備鋪設、人員培訓、提升代理門檻等。但即便增加投入,也依然有很多漏洞,“比如代理商可以用一個身份證辦理大量電話卡,雖然是實名了,但人和卡並不相符。也很難通過手機卡實名制,徹底解決電信詐騙、垃圾短信的問題。”
上述人士還表示,以前未實名登記的老用戶,雖然各基層電信企業採取優惠便利措施,吸引老用戶進行真實身份資訊補登記,但是這些老用戶主動性不高。
“運營商自律很嚴,但對於社會渠道卻鞭長莫及。渠道太多,就不可避免存在漏洞,這些漏洞很可能給犯罪分子留下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李俊慧此前表示,此次專項行動引入工商、公安聯合執法,對於社會渠道,可能工商或公安的執法力量更強。這樣,運營商應該考慮將非實名的舊卡收回銷毀,斬斷不法分子的辦理渠道。
■相關連結
三條防線治理電信“黑卡”
隨著智慧手機和網路電話的普及,近年來電信詐騙問題不僅出現在我國,在世界上也是愈演愈烈。世界各國通過實名制、舉報平臺和防騙教育構建起打擊電信“黑卡”犯罪的三條防線。
實名制是很多國家清理“黑卡”的首要屏障。在美國,手機賬戶需要與個人社會安全號捆綁。如果用戶不能提供社會安全號,也必須出示護照、信用卡、學生證等能證明身份的文件。此外,運營商還會通過技術手段“強制”用戶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以運營商T-Mobile為例,當用戶沒有提供社會安全號時,運營商會對手機設置開啟“網頁衛士”功能,阻止用戶進入一些網站。如果用戶想關閉這一功能,就必須提供社會安全號、住址等資料。
完善的舉報和管理體系是世界各國打擊電信犯罪的重要基礎。在法國,多家電信運營企業組成的法國電信運營商聯盟在政府支援下于2008年建立了跨運營商專門舉報平臺——33700。消費者一旦收到垃圾短信或疑似詐騙短信,可立即將內容轉發至這個號碼進行舉報。舉報平臺會通知運營商對不法分子進行警告,嚴重時會將案件轉交法國國家警察下屬的打擊電信犯罪總署處理。
加強對公眾的防騙教育也是很多國家採取的重要手段。德國柏林警察局新聞發言人説,防騙還需以提高警惕為主,向民眾介紹騙局、提醒民眾重視網路安全、建立“騙術資訊庫”都是德國政府常用的手段。文·記者 付麗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