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開偉:用好降準釋放的錢

  • 發佈時間:2015-02-09 06: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行日前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整。此次降準估計將釋放6000億元至7000億元流動性,對解除樓市持續低迷困局、推動股市持續繁榮、緩解銀行資金緊張等方面都將帶來較大提振作用。

  本次降準最大特點是“普降+定向”,表明央行調控貨幣政策手段更靈活、技巧更成熟,目的在於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強支援經濟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援力度。説到底,其真實意圖是要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因此,銀行和監管當局決不能放鬆對降準資金流向的正確引導。

  商業銀行在降準獲得鉅額市場流動性之後,應加強信貸扶持項目研究、創新信貸模式、增加信貸供給,把釋放的流動性真正用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上。非縣域農商行應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細分好信貸市場,把信貸支援重點放在小微企業上。縣域農商行、農村信用社和農發行應把降準資金留在本地,防止資金倒流城市發生非農化傾向,以確保“三農”信貸投放穩步增長;還應認真圍繞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鞏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定糧食生産等方面的政策方針,大膽創新“三農”信貸方式,切實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不背離降準初衷。

  另一方面,政府和監管當局應主動完善引導降準資金流向的配套政策措施,肩負起監督職責,確保降準釋放的資金流入最需要的經濟環節和經濟部門中去。從目前看,央行擁有貨幣政策調節功能,但對資金流向卻缺乏監督功能,這是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行政短板”,需各級政府和銀行監管當局果斷伸出“有形之手”,加強監管與調控:各級政府應根據降準政策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貸款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基金等配套政策措施,消除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後顧之憂。監管當局應根據降準貨幣政策要求,對商業銀行完善相應降準資金流向考核體系和監督機制,督促商業銀行將降準釋放的資金運用於國家宏觀政策要求支援的産業項目上,防止資金通過各種暗道流入大型企業、股市和樓市的現象再度發生。

  總之,只有多項政策形成合力,才能把降準的貨幣政策功效真正發揮出來,消減降準增加貨幣投放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作者:莫開偉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2月9日第六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