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修復老電影,不僅僅因為懷舊

  • 發佈時間:2015-02-08 01:30: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201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10週年。110年來,大量名片在電影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成為國家、民族和時代的象徵而永載史冊。

  去年12月26日,中國電影基金會“向經典致敬——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啟動儀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包括《駱駝祥子》《永不消逝的電波》《漁光曲》《小兵張嘎》《林海雪原》在內的5部經典老電影獲得“修復重生”,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電影頻道、博納影業、小馬奔騰是5家捐資機構。

  捐資修復《林海雪原》的博納影業集團工作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博納十分重視老電影,從支援修復《林海雪原》到用3D技術重拍《智取威虎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中國老電影致敬。”

  搶救修復是在與時間賽跑

  記者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發展事業部看到了一部老電影膠片修復的整個過程。

  需要搶救修復的影片多是從西安出庫,在運抵北京進入電影資料館後,技術人員先要對一盤盤膠片進行清潔及物理修復。

  “膠片的保存一般是100年,目前我國最早的電影膠片是1920年之後的,存放將近100年了,很多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不少珍貴影片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霉變、污染、脫色、閃爍和丟幀等損傷。”中國電影資料館技術部工程師王崢介紹説,中國電影資料館擁有兩座大型影片資料庫,一個是位於北京東郊的膠片拷貝庫,另一個是位於西安臨潼的電影原始素材底片庫,館內保存了自1922年以來的3萬多部國産電影,拷貝素材超過60萬本。

  膠片保存對室內溫度、濕度要求特別高,不同類型膠片儲存的條件也各不相同,因此一般很難有理想的保存環境。王崢説,技術人員在對膠片進行物理清洗之後,就要開始對其進行膠片數字化轉換。再將數字化的電影數據傳輸至中央存儲進行精緻維護工作。

  電影拷貝的修復工作極其枯燥繁瑣,需要很強的耐心,同時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援。以電影資料館為例,一般修復一部電影要走8道工序。一個技術熟練的工作人員每天只能完成100到200幀的畫面修復,而一部90分鐘的電影,大約有129600幀畫面。

  完整修復一部電影,少則耗時幾個月,多則幾年。另外,老電影修復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不僅要知曉膠片的物理化學性質,掌握電腦修復軟體以及電影特效的使用等專業知識,還需要對電影藝術有很深的了解。“對於老電影膠片的修復工作,技術和熱情兩樣都要有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王崢説。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閻曉明在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啟動儀式上表示,修復經典老電影是在“一部一部,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從無情的時間手中拯救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産”,這種“和時間賽跑”的壓力感很大。

  技術有創新,修復仍需“土豪”資助

  在110年裏,中國電影人創作了數以萬計的作品,大量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但越是時間久遠就難以保存。王崢介紹,電影資料館裏的技術人員目前都採用最新的技術搶救這些珍貴的老膠片。

  “搶救老膠片的關鍵步驟之一就是掃描成數字化格式。由於膠片保存的問題,很多數字格式的圖像十分模糊,比如老的動畫片,如果人物模糊的話,我們會重新畫一遍,再貼到原來的背景上。這是十分複雜的一項工作,目前在全世界,還很少會有人使用這種方法。”王崢説。

  技術有保證,但需要修復的電影膠片數量龐大,我國現存的膠片電影光故事片就有二三萬部。自2011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引入民間企業資本,讓電影文化遺産保護這項半公益事業又多了一個建設平臺。但對於浩如煙海的電影膠片來説,這些投入還只是杯水車薪。

  “目前,中國電影資料館每年遴選需要修復的老電影都是從搶救為主,經典的老電影為輔。”王崢表示,中國電影資料館是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因此在對老膠片電影修復時更多的從保護留傳出發,而非盈利目的。

  通常修復一部膠片電影需要十幾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的費用。面對數量巨大且亟須修復的老電影和所需資金,許多電影大國往往採用政府和民間力量共同投入的辦法。

  我國成立的老電影修復基金也是抱著同樣的願景,希望社會資本加入到這項文化保護事業中來。記者從中國電影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基金成立一個月來,很多個人和機構都表達了對拯救老電影膠片的興趣,只是目前還停留在諮詢階段,不過已經有民間企業積極與電影基金會合作推動此項工作。

  版權讓老電影獲得新票房

  如果説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老電影修復,更傾向於一些擁有重要文化價值、歷史意義重大的影片,那麼在閻曉明看來,老電影修復不僅僅只是屬於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公益範疇,其實還有可發掘的附加值,“老膠片”也可以煥發“新商機”。

  在天津中心生態城的國家動漫園,有一個15人組成的技術團隊,它是國內首家4K膠片修復技術企業——天津太和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技術總監郎天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做的就是將膠片電影“數字化”到電腦上,用軟體逐幀處理畫面,抹除變質的痕跡。

  K指的是電影畫面的解析度。K數越高,清晰度越高,畫面中的資訊也越多,效果越好。由於歲月侵蝕,不少老電影因膠片保存不盡如人意,不再能達到播放的技術標準。自傳統的2K修復拯救老電影后,擁有更好觀影體驗的4K修復悄悄流行開來。4K修復的用意不在於把老電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而是“整舊如舊”,讓老膠片上被損耗的影像,借助數字技術,盡可能地恢復到最初被“捕捉”時的模樣。

  “以前,超高清膠片修復技術被美國好萊塢壟斷,現在我們的主要客戶就是好萊塢。”郎天野説,他們的高精尖設備和嫺熟的修復技術與好萊塢處於同等水準,價格成本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力,《空軍一號》《上海女人》《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等許多大片都是在這裡修復的,而修復一部影片的利潤可觀,前景很好。

  郎天野介紹,目前他們為好萊塢修復的屬於4K,國內的老電影修復多半是2K。他認為隨著我國電影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也將成為趨勢。重新修復過的老電影會在好萊塢的電視、影院等終端進行播放,有新的收益。

  “在美國,成熟的版權運營環境,給好萊塢老電影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給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參考。”郎天野説。

  (科技日報北京2月7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