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藝術院線漸行漸近雛形初現

  • 發佈時間:2014-12-03 14:10: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曹典)寒冬,一個陣風達到八級的週末,大部分北京居民窩在家裏看電視,而張帆卻騎著他的小摩托,頂風駛向離家很遠的中國電影資料館。

  “別説颳風了,下刀子我都去。”張帆説,他好不容易才搶到票,有機會在大銀幕觀看斯坦利·庫布裏克的電影,絕不能錯過。

  《發條橙》、《閃靈》、《全金屬外殼》、《2001太空漫遊》……這位已故美國著名導演的作品,在21世紀的今天登上了中國的大銀幕。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告訴記者,剛剛結束的“斯坦利·庫布裏克回顧展”創下了他們放映以來的“票房紀錄”。

  “我們一共放了20場電影,其中14場都爆滿,600人的放映廳,每場上座率都在95%以上,總的觀影人次超過1萬。”沙丹説,這一個活動的票房收入就超過了資料館2007年全年的放映收入。

  中國電影資料館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從1996年開始對外開放影廳,主要放映中國主流院線見不到的國內外藝術影片。

  隨著人氣累積,2011年,資料館迎來了觀眾增長的高峰,其排片也從每週一次,增加為每週六天都有排片,培養了一批固定的藝術電影觀眾。

  位於城東的當代MOMA百老彙電影中心是北京另一家藝術影院,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于2009年創立,長週期放映國內優秀的、難以獲得主流院線青睞的藝術電影。

  百老彙電影中心節目與宣傳推廣經理楊洋告訴記者,影院主要關注青年導演新影像、中國老電影以及國際影展影片等,目前在有效期內的會員有1萬多名。經過幾年發展,一西一東兩座影院成為京城藝術電影愛好者的文化地標。

  沙丹認為,近年來中國電影産業騰飛、主流院線發展迅猛,更多觀眾習慣於走進影院觀看電影,而其中部分觀眾會因不滿足於主流商業影片,而向更為多元的藝術電影轉移。

  事實上,並不僅僅是在被視作中國“文化中心”的北京,在南京、上海、西安、昆明等地,不少文藝愛好者熱衷於觀看藝術電影,而致力於讓這些電影登上大銀幕的努力正在進行。

  以“專注文藝電影推廣運營”為口號的“後窗放映”于2013年成立,總部設在南京,成員都是電影發燒友,與全國各地的影院合作,推廣藝術電影,目前有2萬多人訂閱了其在微信上的公眾號。

  “後窗放映”創辦人之一衛西諦告訴記者,他們推廣的文藝電影大多是在國內外獲過獎項的青年導演的優秀影片,然而在國內只有北京的一兩家影院可以看到,“現在這些影片走過了許多城市,增加了可見性。”

  2013年底,“後窗放映”發揮網路口碑行銷的優勢,“零成本”發行了紀錄片《千錘百煉》,實現全國70座城市、300家影院同步上映,放映場次超過1000場,這對一部紀錄片來説難能可貴。

  “後窗放映”行政總監高達説,2013年他們一共推廣了《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歸途列車》、《萬箭穿心》等15部藝術電影,與杭州、昆明、廣州、西安、瀋陽、廈門等20多座城市的影院建立了固定合作關係。

  “一些影院會拿出一個廳,連續一個月放映我們推廣的影片。”高達説,還有些城市的電影發燒友會找他們“點播”一些渴望看到的藝術電影。

  今年12月1日,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的“玩樂時光——雅克·塔蒂作品完整回顧展”落下帷幕,影展共舉辦8場放映,包括這位法國著名喜劇演員和導演的6部長片及7部短片。而這只是上海電影博物館今年眾多放映活動中的一個。

  儘管藝術電影放映看似呈現“遍地開花”之勢,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在中國建立所謂的藝術電影院線仍是一件可期待卻困難重重的事,缺少片源、政策支援以及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都是問題。

  2013年6月,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發起組建“上海藝術電影聯盟”,10家影院參與其中。致力於推廣優秀的中外藝術影片,重點向近年來一批製作精良、但無緣大銀幕檔期的國産藝術影片傾斜。

  今年10月,上海出臺了《關於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確了“支援本市藝術電影放映、展映和活動”。

  11月底,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支援下,北京三家影院共同組成了一個名為“北京惠民特色影院”的聯盟,三家影院各拿出一個廳放映國産藝術影片、經典老電影以及適宜於兒童觀看的闔家歡電影,每場放映廣電局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沙丹認為,這些嘗試可以被看作是中國藝術院線的“雛形”。“在目前藝術電影還不賺錢的情況下,走政府補貼式的公益文化之路是最有可行性的操作。”

  今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還新開放了其位於北京城東的百子灣影廳,日常放映的上座率可達30%-50%。

  儘管如此,對於擁有兩千多萬常住人口的北京來説,走進影院觀看藝術電影的人還是小眾中的小眾。

  “我覺得藝術電影之於主流電影並不是邊緣與中心的關係,而是主流電影的合理補充。如果有一天中國電影市場能做到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相結合養活自己,那將是非常理想的狀態。”沙丹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