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歲月深處星滿天

  • 發佈時間:2015-02-06 20:30:3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巨才,陜西子長人。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作協散文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作品以散文為主,兼及文以評論。出版《退憂室散稿》《退憂室散記》《退憂室散集》等。

  這次去雲南,最感滿意的,是終於了卻去講武堂和西南聯大舊址參觀的心願。以前的幾次因怕給接待增加額外麻煩,未便開口,而過後又總覺遺憾。

  也是得地理之便,沒想到兩處舊址就在下榻的翠湖賓館附近。

  這些天昆明最熱鬧的景觀,是翠湖水面上那成千隻快活的紅嘴鷗。這些白色的精靈從西伯利亞歸來,興奮異常,每當曙色初露,便淩空起飛,在音樂噴泉的伴奏下,恣意展示著它們矯健優美的身姿,以及不算悠揚卻充滿自信的歌喉,引得四面八方的民眾前來觀看,從早到晚,絡繹不絕。昆明現在是一座慢節奏的城市,從人們悠閒的步態和神情中,已難讀出往昔的金戈鐵馬,煙雲風霜。

  對講武堂心儀已久。這些年大量影視和文字作品在講到中國近代史時,都一再提到它的名子。這所建成于上世紀初的軍事學校,開辦的26年間,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員,涌現了眾多傑出的軍事統帥和將領,在辛亥革命、護國討袁、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屢建功勳,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校原是清王朝為訓練雲南新軍而建。其操辦者和最早的領導人李根源,卻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愛國志士。他擔任講武堂總辦,聘請張開儒、沈王度、李烈鈞、方聲濤、唐繼堯等大批留日同盟會會員為教官,以先進的教學訓練機制,在學員中灌輸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使之實際上成為反帝反封建的中堅力量。辛亥革命中,雲南接連發動的騰越、昆明、臨安三次起義,都以講武堂師生為骨幹。雲南光復,成立軍都督府,蔡鍔任都督,李根源為參議院院長兼軍政部長。陳列大廳有一份都督府發佈施的政綱領,要點包括定國名為大中華國,定國體為民主共和國,定都督府印為大中華國雲南都督府之印,建設目標在聯合中國各民族構建統一國家,改變政治,發達民權,漢、回、蒙、藏各族親同一體,等等。100多年前的革命的先行者能有如此其卓越的見識和宏偉的志向,不能不讓人由衷讚佩。

  軍校建築有主樓、禮堂、兵器庫等。在陳列室的大量圖文中,有一則故事講朱德1909年離開家鄉儀隴,經過70多天艱苦跋涉來昆明報考講武堂,卻因學校不收非黔籍學生而落榜,後在朋友幫助下以“雲南臨安府蒙自縣”籍貫再次報考才得錄取。一個23歲的青年,為追求真理,尋找救國之路,不屈不撓,艱辛備嘗,這個情節,正反映了那個風雲際會年代先進青年的精神風貌。此時此際,撫今追昔,聯想當下部分青年聲色犬馬的人生狀態,每讓人感慨不已。

  30多年後,已是八路軍總司令員的朱德,曾在華北前線有過一封給李根源先生的信,內稱“西安拜別,瞬經兩載,猶記病榻之前諄諄訓示,受益良多。三年以來,德轉戰華北,堅持敵後,雖不敢自言有功,幸尚未辱鈞命耳。最近倭寇佔領越南,威脅滇中,西南局勢緊急萬分……我國抗戰處此環境,惟有全國團結一致,發動廣大民眾共同奮鬥。德深信抗戰建國大業必能完成。吾師遠赴滇南,日寇威脅昆明,當有制敵良策。德為防滇計,當請吾師發動幫助越南、緬甸、印度之廣大民眾起來抗戰,吾師以為然否?”這封信與李根源《告滇西父老書》有無淵源關係,未及詳考,但師生之間相互激勵、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真摯情誼和豪壯襟懷,無疑為講武堂精神作了最好的詮釋。

  展室另有葉劍英寫的一首七律:雨撼高樓醉不成,縱橫豪氣酒邊生。會將劍匣拼孤注,又向毫錐汩綺情。入世始知路泛泛,結義儔侶尚平平。愁多無計尋排遣,澎湃聲傳鼓二更。毛澤東説過,律詩,還是葉劍英寫的好。葉19歲跟隨父親到馬來西亞,次年回國進入講武堂,其間僅學校編輯的《劍余詩集》就收入他的15首詩作。這首《夜雨銜懷》抒發了他壯志未酬的焦慮與憂思,大有放翁筆意,讀來頗耐咀嚼。

  走進聯大舊址,這裡已是雲南師大校園東北一個單獨的園區。園區草坪上,立有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三位校常委的青銅塑像,北邊是聞一多、李公樸先生的衣冠塚,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紀念碑。一間原來的教室,土墻木門鐵皮瓦,十分簡陋,學生的課桌凳,也與現在山區小學無異,教學條件之困頓,由此可知。但正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裏,八年抗戰,這裡卻匯集了陳省身、吳大猷、吳有訓、華羅庚、葉企孫、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等學界泰斗和文壇巨擘,于危難時勢篳路藍縷,孜孜矻矻,為人類守護著科學、民主、文明的火種,培養了大批教育科技文化精英人才。正可謂大師雲集,英才代出,足與講武堂走出的那些百戰將星、華夏英烈交互照耀,相映成輝。

  歲月深處,星斗滿天。

  想起梅貽琦先生那句名言:大學者,非謂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參觀歸來,思緒紛然。我在想,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大辦教育的熱情空前高漲,不少大學投入鉅資,跑馬圈地,興建豪華校門校舍,教學條件和設施皆臻一流,但為什麼幾十年來總也擺不脫“有大學,沒大家”“有名校,無名師”的詰難?解決這些問題固非一日之功,但如果我們的主管部門和辦學諸公能來這兩處學校走走,看看,潛心研究一下這兩處學校的半學經驗,會不會獲得些翻然振作的啟迪、感悟和激勵呢?

  我還想到,今後倘有朋友去雲南,我一定建議他們參觀這兩個地方,我會告訴他們,雲南,不只是風花雪月,山寨古道,不只是多彩的民族風情與優美的自然風光,雲南的土地上,有更深厚、更可寶貴的人文積澱和蘊藏,雲南人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意識,剛強勇毅精神品格,尤其令人敬重,值得學習,弘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